清明的风里还带着些凉意,可佛山的各大陵园早早就热闹起来。往年这个时候,总能看到陵园门口排着长长的队——有人攥着身份证踮着脚往入口望,有人抱着祭品在队伍里来回走,光是等入园就耗掉半个钟头。不过今年,不少常来祭扫的市民发现,原来“先线上铺路”能省这么多事——佛山陵园的网上预约服务,把从前的“麻烦事”都变成了“指尖上的活儿”。
说到操作步骤,其实一点都不难。大多数佛山陵园都接入了微信公众号,要么搜“佛山民政”这样的官方平台,要么直接找具体陵园的名字,顺德飞鹅永久墓园”“禅城祥安陵园”。点进“祭扫预约”入口,页面上的步骤清清爽爽:选想要的祭扫日期,填同行人数,上传每个人的身份证信息,最后确认提交就行。要提醒的是,每个陵园的预约限额不一样,像祥安陵园每天限500人,最好提前3天约,别等当天再试;还有,如果是带小孩或者老人,记得把他们的信息也填上——现在进园要“一人一码”,漏了谁都得重新补,反而麻烦。
预约成功后,几个小细节得攥在手里。首先是带好“两证”:身份证和预约码。要是怕手机网络不好,提前把预约页面截图存着,到时候直接亮截图就行,省得站在入口急得出汗。其次是祭扫的“规矩”:现在佛山所有陵园都不让烧纸钱、放鞭炮了,不如带束白菊、一盒青团,或者逝者生前爱吃的点心——文明祭扫不是“减仪式感”,是把怀念换成更温柔的样子。还有,要是家里有长辈不会操作,不妨帮他们把信息填好,把预约码存到他们手机里,或者干脆打印出来——上回帮邻居张阿姨弄的时候,她捧着打印纸笑:“这纸比我记性可靠,再也不怕忘带东西了。”
其实最让人暖心的,是预约背后的“便利”。上周帮朋友的奶奶预约,老人今年72岁,一辈子没摸过智能手机,我拿着她的身份证,帮她填好信息,还把预约码设成了手机屏保。祭扫那天,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手里攥着一束康乃馨,走到入口处的时候,工作人员笑着指了指扫码机:“阿婆,刷屏保就行。”她试着把手机凑过去,“滴”的一声,闸门就开了——老人回头朝我笑,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开心:“我还以为要麻烦你们扶我排队,没想到这么简单!”你看,所谓“科技便民”,不就是让不会用手机的人也能跟上脚步吗?
现在的佛山陵园里,很少再看到长长的队伍了。有人刷着码从容走进来,有人抱着鲜花沿着小径慢走,风里飘着桂香,连空气都比往年更静。其实祭扫的意义,从来不是“熬时间”“拼体力”,而是安安静静跟逝者说说话,把攒了一年的想念慢慢讲出来。佛山陵园的网上预约,不是冷冰冰的流程,是把“方便”揉进了每一个细节里——让我们少点麻烦,多点用心,让怀念,真的变成温暖的事。
毕竟,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告慰,从来都是我们把日子过好,把麻烦事变简单。就像今年清明,我帮爷爷预约的时候,想起他生前总说“能省点事就省点”——我终于能笑着跟他说:“爷爷,你看,我听你的话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