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脂的苦香钻进衣领时,我刚跨进景仰园的门。晨露把石阶浸得微凉,脚下踩着碎碎的松针,不远处的柏树林里飘着几缕若有若无的白菊香——又是一年清明前,来这儿看外公的人比平时多了些,有人捧着包装精致的花束,有人拎着半袋外公生前爱喝的碧螺春,都低着头往松树林深处走。

旁边石凳上的两位阿姨正凑着手机屏念叨:“我昨儿还跟闺女说要预约,结果她笑我老黄历,说现在不用了?”“可不是嘛,我上周来的时候问门卫,人家说现在没强制要求,直接来就行——不过清明那几天可能人多,得早来会儿。”听见这话,我倒想起上周遇到的穿藏青制服的大姐,擦着额角的汗跟排队的人说:“今儿天好,人比昨天多三成,要是不急,下午来更松快。”

其实关于“要不要预约”这个问题,答案真的不复杂:现在去景仰园骨灰林,已经不用提前预约了。但“不用预约”不代表“不用操心”——要是赶在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日,早上八点到十点门口会排小队伍,不是不让进,是停车场满了得等会儿,或者松树林里的小路挤得慌,想找个石凳坐会儿都难;要是平时工作日来,比如周二周三的上午,松树林里的晨露还没干,除了偶尔的鸟叫,连风都轻,走在石板路上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,倒更适合慢慢逛,跟故去的人多聊两句。

进了园区,顺着指示牌往骨灰林走,沿途会遇到几个“咨询点”,摆着蓝色的牌子,上面写着“有问题找我们”。要是第一次来,不妨问工作人员要张园区地图——我第一次来的时候,绕着松树林转了三圈,最后还是一个志愿者带我找到外公的墓碑,他笑着说:“这儿的树都长得像双胞胎,我刚来的时候也迷路。”对了,身份证最好揣在兜里,要是需要查寄存信息,刷一下就行;如果带了大件行李,入口处有寄存柜,免费的,不用背着东西跑。

去景仰园骨灰林还用预约吗-1

说到这儿,倒想起昨天遇到的一位阿姨,抱着孙子站在路口张望:“我儿子说在第三区,可这树都一个样儿啊。”旁边路过的工作人员立刻停下脚步:“阿姨,您报下亲人的名字,我帮您查定位。”没两分钟,就扶着阿姨往松树林深处走——其实园区的服务真的挺贴心,除了咨询点,沿途还有饮水机、急救包,甚至有给小孩准备的小椅子,怕他们走累了闹脾气。

还有些小事要记着:园区里不让烧纸钱、点香,所以别带明火来,鲜花、水果或者故人生前爱吃的小零食就行;松树林里的草皮是特意留的,别踩着走,绕两步石板路也不麻烦;要是带老人来,记得穿防滑鞋,石阶上的晨露没干,容易滑;小孩跑的时候看着点,别碰着旁边的墓碑——毕竟这儿的每块石头,都藏着别人的心事,得轻点儿、再轻点儿。

离开的时候,我坐在入口的石凳上歇会儿,看着陆续进来的人:有穿运动服的年轻人,抱着一大束向日葵;有白发苍苍的老人,攥着一盒桂花糕;还有个小姑娘,蹲在地上给墓碑系黄丝带——风把她的丝带吹起来,可以看到上面写着"爷爷,我考上重点中学啦"。风又吹过来,带着松脂的苦香,我摸了摸兜里的桂花糕——那是外公生前最爱的。站起身往门口走,回头望了眼松树林,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来,在地上铺了一层碎金。

其实啊,去景仰园的意义,从来不是"有没有预约",而是"有没有带着心意来"。你可以早来,看晨露滴在墓碑上晕开小圆圈;可以晚来,看夕阳把松针染成蜜色;甚至可以绕着松树林走两圈,闻闻松脂的香,想想外公生前坐在阳台剥毛豆的样子——只要心到了,就算没预约,也没关系。毕竟这儿的每一阵风、每一片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