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陪张阿姨去看墓地,她攥着老伴的照片站在灵山宝塔的银杏道上,突然问我:“姑娘,这地方的墓不会是小产权吧?我可不想让老周住两年就被挪地方。”这话让我愣了一下——原来关于“灵山宝塔陵园”的“小产权”疑惑,早就在很多人心里打了结。

先得把“墓地小产权”的底说透。和房子的小产权不同,墓地的“小产权”本质是“没资质”:要么是陵园没拿到民政部门发的“经营性公墓许可证”,要么是用集体土地(比如村里的耕地、林地)私自对外卖墓。这种墓位,法律上根本不承认你的“使用权”,就像你花了钱租了个“没备案的车位”,哪天物业要收回去,你一点办法都没有。更关键的是,小产权墓地没有任何监管,一旦遇到征地、拆迁,连“补偿”都找不到人要——你买的不是“墓位”,是个“随时会消失的承诺”。

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灵山宝塔陵园。作为距离北京东六环仅40公里的陵园,它的资质其实很“透明”:2009年就通过了河北省民政厅的审批,拿到了“经营性公墓许可证”,土地也是从国有林地合法转用的,有正规的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。但为啥还有人说它“小产权”?多半是把“穴位使用年限”和“小产权”搞混了。根据《公墓管理条例》,经营性公墓的穴位使用权一般是20年一续,这是全国统一的行规,不是“小产权”——就像房子的产权70年,但没人会说“70年产权的房子是小产权”。真正的小产权墓地,是那些连“许可证”都没有的“黑墓”,比如农村里私自卖的“家族墓”、没证的“公益墓”违规对外销售,和灵山宝塔这种正规陵园压根不是一回事。

可别小看“小产权”的风险。我之前遇到个客户,2018年贪便宜买了廊坊某村的“田园墓”,对方拍着胸脯说“永久使用权”,结果2022年村里要建养殖基地,墓区被拆了。他拿着合同找律师,律师看了摇摇头:“集体土地私自买卖墓地,合同本身就无效。”最后只能把父亲的骨灰迁到灵山宝塔,他红着眼眶说:“早知道多花点钱买正规的,也不会让父亲受这折腾。”还有个邻居更委屈:买了河北某“公益墓”的穴位,结果去年民政部门查违规,墓区被整改,她只能抱着骨灰盒在民政局门口哭——“我花了钱,难道连让妈妈好好安息都不行?”可法律就是法律,没证的墓位,再委屈也不受保护。

灵山宝塔陵园墓地小产权-1

其实买墓地的核心就一个字:“稳”。怎么才能买到“稳”的墓?我给张阿姨支了三招,也想分享给所有人:第一,亲眼要看“两证”——《经营性公墓经营许可证》和《土地使用证》,没有这两个证的,扭头就走;第二,查“官方备案”——登录当地民政部门官网,比如河北省民政厅的“公墓名录”,输入“灵山宝塔”就能查到资质;第三,别贪“低价陷阱”——那些比市场价低30%以上的墓位,要么是位置极差,要么是没证的“黑墓”,千万别用“省钱”换“闹心”。

张阿姨最后选了灵山宝塔的银杏区,她摸着墓碑上的刻字说:“老周以前最喜欢在银杏树下下棋,这里的树能长一辈子,证也齐全,我以后来看看他,也踏实。”风掠过银杏叶,落在她脚边,我突然觉得,买墓地从来不是“买商品”,是给亲人买“永远的家”——这个家,要能经得起时间,经得起变迁,要让你每次去的时候,都能安心说一句:“我来看你了。”

关于灵山宝塔陵园的“小产权”疑惑,其实答案很简单:正规陵园的“稳”,从来不是靠“嘴说”,是靠“证”撑着,靠“法律”护着。而我们对亲人的心意,也该放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