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石壁是用本地麻石砌的,表面磨得匀净却留着石纹,像老人掌纹里藏着的故事。每一层龛位之间种着沿阶草,叶尖垂着细露,风一吹就滚进石缝里,像谁悄悄抹了把眼泪又赶紧藏起来。管理员陈姐穿藏青色布衫,说话声轻得像落在草叶上的露:"上星期有对老夫妻来选位置,老头说要选并排的两个龛,这辈子没分开过,下辈子也得挨着。"她指尖碰了碰旁边的龛位,瓷牌上"李素梅"三个字旁,贴着张歪歪扭扭的便签:"预留:王建国",像老头握笔时抖的手。

以前总觉得壁葬是"节省空间"的权宜之计,直到见了张叔蹲在母亲龛位前擦瓷牌。他戴副老花镜,绒布擦得很慢,"周桂英"三个字越擦越亮,像老太太生前的银镯子。"我妈爱干净,总嫌老家坟头草长得快,每年清明回去拔草,腰都直不起来。"他抬头看沿阶草,露水滴在瓷牌上,"现在陈姐天天理草,瓷牌擦得亮,比土坟更像家。"风里忽然飘来越剧旋律——是那位爱唱曲的老太太,磁片被阳光晒得发烫,旋律裹着桂香,像她坐在竹篱下哼曲儿。

归山陵园普渡园壁葬墓地-1

普渡园角落的竹篱里藏着小石桌,桌上摆着家属凑钱买的陶瓷茶罐。陈姐说,有时候有人来悼念,坐这儿喝口茶,聊聊想念的人,像在客厅拉家常。上周有个姑娘抱着笔记本坐在石桌前写东西,眼泪晕开"爸爸"两个字——她爸是货车司机,总念叨想看看山那边的云,所以选了最顶层龛位。昨天她又来,塞了张爬三小时山拍的云照片:"爸爸,你看,云像不像你当年开的货车?"

归山陵园普渡园壁葬墓地-2

离开时桂香更浓了。回头望,青石壁上沿阶草抽新叶,某个龛位前摆着带露的野菊花,另一个塞着粉红色糖纸的水果糖,最顶层的照片里,云影落在"刘德顺"三个字上,像货车在云里跑。忽然懂了陈姐的话:生死不是隔着土堆,是把想念放在能看见山、听见风、闻得到桂香的地方。归山的"归",是让牵挂有去处,让想念有形状——就像那位爱越剧的老太太,她的旋律裹着桂香,像坐在竹篱下喊我:"乖囡,来吃块桂花糕。"

春末的风裹着桂香钻进归山陵园的竹篱时,我正站在普渡园的石阶上,看阳光顺着青灰石壁的纹路爬下来,落在第三层龛位的瓷牌上——那是位喜欢越剧的老太太,牌位旁嵌着片小巧的磁片,据说存着她生前最爱的《梁祝》选段。风掀起我手里的宣传册,"普渡园壁葬"几个字忽然活了起来,不像之前见过的冰冷说明,倒像谁在耳边轻轻说:"来,我带你看看他们的家。

归山陵园普渡园壁葬墓地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