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里还裹着些凉意,我陪着朋友去寻西静园的树葬区——她总说,母亲生前最爱的就是楼下那棵老槐树,夏天搬个小马扎坐在底下织毛衣,连风扇都舍不得开。“要是能让她守着树过一辈子,该多好。”她攥着装着母亲骨灰的布包,指尖泛着白,指甲盖儿上还留着没擦干净的紫色指甲油,是母亲生前给她涂的。
西静园在海淀区香山南路,离北京植物园不远。我们跟着导航转进香山路那会儿,路过一片开着二月兰的坡地,淡紫色的花串儿铺成碎锦,风一吹就往车窗里钻,连空气里都飘着清苦的花香。导航提示“前方500米右转”时,路边突然出现一块青灰色石碑,刻着“西静园公墓”几个鎏金大字,字体不算华丽,倒像老北京巷子里的门牌号,方方正正的,看着踏实。
进了大门往左走,沿着铺着青石板的小路走百八十米,就能看见树葬区的红底白字指示牌——挂在老国槐的枝桠上,风一吹就晃,像小学门口的红领巾。小路两旁的国槐和侧柏把阳光滤成碎金,踩在青石板上能听见青苔的细碎声响。树葬区在陵园西北角,背靠座不高的土坡,坡上是成片的元宝枫,秋天该是一片红。每棵树底下嵌着块小铜牌,刻着逝者名字和生卒年,没有高大墓碑,没有繁琐装饰,风一吹树叶沙沙响,倒像有人轻声说“来了”。
第一次来最好提前打电话确认路线——香山南路周末常堵车,进园要带身份证登记。树葬区的树由陵园统一养护,有国槐、银杏、玉兰,选树能挑逝者生前喜欢的品种。管理员李师傅说,每棵树都定期修剪、浇春水、施基肥,连病虫害都盯着:“这树是逝者的家,得收拾干净。”朋友选了土坡边的老槐树,抬头见枫树叶,低头摸树干纹路,像摸着母亲的手。

埋骨灰时,朋友蹲在地上扒土——土松松的,带着春潮气和槐香。她摸树干上的裂痕:“妈,以后带槐花蜜来,想我就吹树叶,我听见。”风来,槐树叶沙沙响,像母亲织毛衣的竹针声。离开时回头,元宝枫枝桠伸得远,槐树叶晃得像挥手。朋友拍了张树葬区的照片设为屏保:“想妈了看树,比照片踏实。”
其实西静园地址不算偏,找它的人都带着心。香山南路的风里有二月兰香、树影凉,有逝者故事、生者思念。李师傅说:“树葬不是结束,是换方式陪——树年年发芽开花,比墓碑暖。”风又起,树叶响,像有人在说“慢点儿走,下次再来”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