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清晨,我抱着刚扎好的白菊往静安墓园走。路边的香樟叶上还凝着露珠,风里裹着点湿润的桂香——去年此时,我在入口的铁栏杆外排了40分钟队,手里的花被挤得花瓣都耷拉了,连跟卖花阿姨讨价还价的力气都没剩。可今天不一样,手机屏保上亮着条短信:“静安墓园提示,您已成功预约4月4日9:15-10:15时段,请凭身份证入园。

走到门口,果然没了去年那道“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”。穿藏青制服的工作人员坐在小桌子后核对身份证,旁边的“便民服务台”前围了几位老人,穿红马甲的小王正凑着手机屏幕教张阿姨:“阿姨,点这个‘清明预约’,输入您的身份证号,选9点半的时段就行。”张阿姨眯着眼睛看:“哟,比我家小孙子教我用微信视频还简单!”她去年清明挤得差点摔在台阶上,今年听说要预约,一早拄着拐杖来求助,这会儿拿着打印好的预约单,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开了。

静安墓园清明节必须预约-1

园方的王姐站在旁边,说起去年的拥挤还直摇头:“去年4月5日上午9点,入园人数就破了3000。主干道上全是人,有个抱着骨灰盒的阿姨被挤得靠在松树上,眼泪吧嗒吧嗒掉;还有位80岁的老爷爷,站得腿抖,志愿者扶他到休息区,他攥着我的手说‘要是能早知道要排队,我就凌晨来’。”今年推行“分时预约”,就是把每天的人流切成6块——从8点到16点,每个时段限500人,提前3天开放预约。“不是要限制谁,是想让大家都有空间好好跟亲人说说话,”王姐指着入口的电子屏,上面滚动着实时入园人数,“你看,现在才9点半,才进去200多人,路都能走得开。”

静安墓园清明节必须预约-2

跟着人流往里走,往常挤得水泄不通的主干道,今天居然能容下轮椅通行。穿红臂章的志愿者举着引导牌:“老园区左转,新墓区直走”,遇到推着轮椅的李阿姨,立刻有两个人上去帮忙抬台阶。“去年我推我妈来,挤得轮椅轮子都卡进砖缝里,”李阿姨擦了擦额角的汗,“今年预约了10点的,刚好赶上太阳出来,能慢慢陪我妈聊我爸的事。”路边的松树还是去年的样子,只是树下没有了散落的纸钱和踩烂的花,保洁阿姨推着小车慢悠悠走,看到地上的花瓣就捡起来放进垃圾袋——去年清明过后,她们要花3天才能把园区打扫干净。

走到爷爷的墓前,我蹲下来擦墓碑。阳光穿过松树的缝隙洒在照片上,爷爷还是笑着的样子。去年这个时候,我挤在人群里,只能匆匆擦两下就走,连“爷爷,我来看你了”都没说完整。今年不一样,我能慢慢擦,把墓碑上的灰尘都擦掉,放好白菊,坐下来跟爷爷说最近的事:“爷爷,我换了新工作,加薪了,同事都很照顾我;妈种的月季开了,她说等下次来给你带一朵。”风里传来远处的鸟鸣,没有嘈杂的人声,连思念都变得清晰起来。

园方的李经理路过,停下来跟我聊天:“我们加了免费饮水点和应急药箱,要是有人不舒服,能马上处理。”他指着不远处的休息区,几个老人正坐在椅子上喝水,“昨天有个小伙子,预约了11点的,来早了半小时,我们就让他在休息区等,给他倒了杯温水。”李经理说,刚开始推行预约制时,还有人担心“会不会不方便”,现在看,大家都挺接受的——“昨天有个小伙子说,去年他和爸妈挤了半小时才到奶奶墓前,今年预约了10点的,刚好赶上奶奶的忌日,能好好烧柱香。”

静安墓园清明节必须预约-3

中午11点,我走出墓园。门口的志愿者笑着跟我打招呼:“慢走,下次来记得提前3天预约。”风里还飘着点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