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深秋总飘着银杏叶的香气,可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给爷爷选安息地时,这份香气里突然掺了点沉甸甸的迷茫——选哪个陵园?离市区近不近?价格会不会超出预算?抱着这些疑问,我们上周去了朝阳陵园,也算把这里的价格和门道摸了个大概。
朝阳陵园藏在朝阳区东五环外的一片绿林里,开车从家里出发,沿着京通快速转辅路,不到40分钟就到了。刚进大门,最先撞进眼里的是两排老槐树,枝桠交织成拱廊,阳光从叶缝里漏下来,在地上铺了片碎金。往里走有个不大的池塘,水面浮着几片睡莲,旁边的草坪上立着块石头,刻着“归园”两个字,倒不像传统陵园那样肃穆得让人发慌。接待的王姐说,园里的绿化是“活”的——春天有玉兰,夏天有荷花,秋天有银杏,冬天有腊梅,爷爷生前爱养花草,看到这样的环境,应该会喜欢。
说到最关心的价格,其实不是一张列着数字的表格,而是“什么样的位置配什么样的价”。园里的墓位主要分三种:最普遍的立碑墓,价格在8万到15万之间。比如靠近池塘的那排“景观位”,能看到睡莲和游鱼,要12万起步;而靠里面挨着松林的“安静位”,8万就能拿下。立碑的材料也有讲究——汉白玉的墓碑比普通花岗岩贵2万左右,王姐拿了块样品给我们看,汉白玉的表面像抹了层光,刻的字清清晰晰,她说“这石头能陪爷爷一辈子,不会像花岗岩那样几年就泛黑”。然后是生态墓,比如树葬和花葬,价格3万到6万,就是把骨灰埋在樱花树或者月季丛下,没有传统的大墓碑,只有一块小铭牌,刻着爷爷的名字和生卒年,适合想选环保方式的家庭。还有家族墓,面积大得能放四五个人,价格20万往上,比如园区西北角的“合家庭院”,挨着银杏林,有石桌石凳,要25万起,适合人多的家族。
除了价格,还有些“隐形成本”得算进去。比如管理费,朝阳陵园的管理费是每年墓位价格的1%,比如选个10万的墓位,每年要交1000块,这钱是用来维护园区环境、擦墓碑、剪树枝的,王姐说“要是不交管理费,墓区变乱了,爷爷住着也不舒服”。还有服务,比如清明的时候园里会免费提供扫帚和抹布,要是没时间过来,打个电话就能帮忙代祭——献一束白菊,擦一遍墓碑,拍张照片发过来,这些细节虽然不花钱,但能让我们这些没时间常来的人安心。
我们最后选了松林旁的立碑墓,8万8,墓碑用的花岗岩,王姐说这片松林的风软,夏天不闷,冬天能挡雪,爷爷生前爱听松涛声,肯定喜欢。交钱的时候,妈妈摸了摸墓碑的样品,轻声说“这石头凉丝丝的,像爷爷的手”。其实选到最后,价格早就不是最重要的了——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有树、有风、有人照料,能让爷爷在里面安安静静地待着,能让我们每次来都能坐在松树下,跟他聊聊家里的事:孙子考了满分,女儿涨了工资,家里的月季开了……这些平常的话,他肯定愿意听。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银杏叶染成了金红色,风里飘着槐花香。王姐站在门口跟我们挥手,说“要是想爷爷了,随时来坐”。其实选陵园从来不是选一块石头或者一个位置,而是选一份“安心”——安心爷爷在里面不孤单,安心我们有地方能想起他,安心那些没说出口的话,能借着风,传到他耳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