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朋友去温泉墓园给去世的父亲选墓位,刚进园区门,两排银杏树的金叶子就铺了半条步道——风一吹,叶子打着旋儿落在脚边,混着松针和温泉水的清苦味,倒比想象中少了些冰冷。负责接待的李姐扛着把伞走过来,笑着说“今天太阳好,先带你俩沿着温泉步道走一圈,看看老人喜欢哪块儿”。朋友攥着兜里的预算单,小声问“价格会不会像网上说的那样‘虚高’?”其实那天聊下来才发现,温泉墓园的价格里,藏着好多“接地气的讲究”。
说起温泉墓园的价格,最先要算的是“位置的温度”。李姐指着山坡上的立碑区说,靠南的位置能晒到上午9点到11点的太阳——“老人总说‘暖一点好’,去年有个阿姨非选靠南坡的位置,说她老伴生前有老寒腿,晒着太阳能‘舒服点’,这位置就比北边贵两三千”。朋友父亲生前爱泡温泉,李姐又指着温泉步道旁的几排立碑说“这儿离温泉池就50米,能闻到温泉水的味儿,价格比离步道远的贵三千块”。原来所谓的“位置费”,不是随便标出来的,是顺着老人的生活习惯“算”出来的。
墓位类型更是直接影响价格的“大头”。温泉墓园的墓型分三类:传统立碑、生态葬、艺术墓。传统立碑是最常见的,用的是山东花岗岩,碑身刻字免费,价格在8-15万之间——要是选带石雕护栏的,得加一万块;生态葬里,树葬最便宜,2-5万就能搞定,就是把骨灰埋在侧柏树下,立个刻着名字的小铜牌;花葬贵点,3-6万,墓位是用花坛围起来的,能种老人喜欢的月季。艺术墓就没个准价了,李姐说上个月有家人给母亲做了个钢琴形状的墓,用了进口大理石,光设计费就花了3万,总价格快20万——“艺术墓是‘私人定制’,老人爱画画就加画框,爱下棋就刻棋盘,这些细节都是钱堆出来的”。
除了墓位本身,还有些“隐形费用”得提前算进去。刻字虽然免费,但要是想刻老人的手迹,得找师傅拓印,要加500-1000块;安葬费是按仪式来的,简单的骨灰安葬800块,想放哀乐、献花就得加1500块;最容易忘的是终身维护费——按墓位价格的3%收,比如10万的墓位,维护费就是3000块,以后每年会有人帮忙清理碑面、浇墓前的花,逢年过节还会发消息提醒“该来看看老人了”。朋友算了笔账:选个10万的立碑墓,加上刻字(500块)、安葬(800块)、维护(3000块),总共10万4300块,刚好在他的预算里。
其实选墓位的时候,李姐说的一段话最实在:“别光看价格数字,得看‘值不值’——靠南的位置能晒到上午的太阳,老人怕凉就选这儿;离温泉步道近,能闻见温泉味,老人爱泡温泉就选这儿;维护费虽然要交,但以后不用自己爬山坡擦碑面。”朋友最后选了南坡的立碑墓,离温泉步道50米,碑身刻了父亲生前写的“静享温泉”——李姐摸着碑面说“这字刻得活,像老人还在写”。
离开的时候,朋友站在墓位前摸了摸碑面,风里飘来松针的味道,银杏叶还在落。我忽然觉得,选墓位哪是选块地啊?是给家人找个“能放心待着的地方”——要能晒到太阳,要离喜欢的东西近,要价格刚好够得着。温泉墓园的价格,从来不是“越贵越好”,是“越合心意越好”。现在想想,那天的风里没有冷意,只有“找对地方”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