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一周去金山陵园给外公扫墓,刚进大门就看见几位阿姨蹲在碑廊下,其中一位举着手机翻价格表,另一位拿着计算器戳得噼啪响。“这福泽区的墓要8万,比去年贵了一万?”“北坡那片是不是便宜点?我记得去年才4万多……”她们的对话飘过来,倒让我想起最近常有人问的“金山陵园墓地多钱”——其实这问题没标准答案,得往下拆才清楚。
金山陵园的价格体系像一棵大树,主枝是“墓型类别”,分叉是“位置”“材质”“服务”这些细节。我绕着园区走了一圈,门口的价格公示牌写得明白:最基础的生态葬(树葬、花葬)价格在1.2万到1.8万之间,比如西门外的“青松区”树葬,每座墓对应一棵侧柏,墓碑是嵌在树干旁的铜牌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;传统立碑墓是主流,价格跨度最大——园区北侧的“安福区”是普通立碑,面积约0.8平方米,用花岗岩材质,报价3.5万到5万;而靠近中心湖的“福泽区”,同样面积的立碑墓要贵出1.2万到1.5万,就因为推窗能看见湖中的荷花池,扫墓时能多些景致。
影响价格的因素里,“位置”是最直观的。看门的王大爷在这儿做了十年,他跟我说:“园区里的墓跟市中心的房子一样,靠主干道、近景观的就是‘热门款’。比如去年刚开的‘竹影区’,挨着园区的竹海步道,第一排的墓直接对着竹影桥,价格比后排贵2万;还有靠入口的‘迎宾区’,虽然方便,但因为离马路近,价格反而比北坡低5000块——有人嫌吵,有人图省事,看需求。”除了位置,墓型材质更是“价格跳高键”:传统立碑用花岗岩的最多,每座4万到6万;如果选汉白玉或者艺术雕刻的“定制墓”,比如去年推出的“松鹤延年”款,碑身刻了整幅松鹤图,还加了石制的供桌,价格直接跳到8万以上;更贵的是“家族墓”,能葬三到五人,面积2平方米左右,价格要15万起,材质大多是进口大理石,碑身还能刻家族族谱。
服务也是隐性的价格因子。我在服务中心碰到一位工作人员,她告诉我:“有些墓是‘裸价’,只包含墓体和土地使用权;有些是‘套餐价’,比如加3000块能包含每年三次免费鲜花祭扫、刻字(最多30字)、终身墓碑清洁——去年有位阿姨选了套餐,说‘自己年纪大了,以后没法常来,有工作人员帮忙扫扫,放心’。”还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:比如刻字如果超过30字,每字加50块;如果要给墓碑做防水处理,再加1000块;甚至连墓前的供台石,选普通青石和汉白玉的差价都能到2000块。
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,选墓的核心不是“贵不贵”,是“值不值”。王大爷说,最近两年选生态葬的人多了——西门外的树葬区去年卖了三十多座,价格1.2万到1.8万,每座墓对应一棵侧柏,每年清明节工作人员会帮忙挂纪念牌,偶尔还会拍张柏树的照片发给家属。“上星期有个小伙子来选墓,说爷爷生前爱种树,选树葬刚好‘让爷爷接着守着树’,花1.5万就定了。”而那些选传统立碑的,大多图个“看得见摸得着”——比如刚才聊天的张阿姨,最后选了北坡的“安福区”,4.2万,“离我老伴的墓就隔三排,平时来扫墓不用爬太高,价格也在预算内”。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碑影拉得很长,张阿姨蹲在刚选的墓位前,用手摸了摸碑基的花岗岩:“就这儿吧,不用花那些虚头巴脑的钱,能陪着老伴就行。”风里飘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