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意总来得扎实,昌平区兴寿镇的山脚下,天山陵园的侧柏丛里飘着桂香,来选墓的人踩着青石板路,手里攥着折叠伞,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:“这墓买了之后,产权到底是多少年?

作为北京老牌的生态陵园,天山陵园靠“背山面水”的格局圈了不少好感——北倚燕山余脉,南望桃峪口水库,园区里种着银杏、国槐,连墓区的名字都带着温软的诗意:“松鹤园”“玉兰苑”。但比环境更让人心悬的,是“产权”二字。毕竟买墓不是买衣服,一辈子就一次的事儿,谁都怕花了钱落不着实底。

其实关于墓地产权,国家早有明确说法——咱们买的不是“产权”,是“墓穴使用权”,期限是20年。就像租一套长期房子,你有使用权,但房子不是你的。天山陵园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从开园起就照着这个政策来:客户签的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,“墓穴使用权自交付之日起20年为一个周期”,到期前6个月,陵园会通过电话、短信甚至上门提醒续费。有位去年续过费的张阿姨说:“当时客服给我打了三次电话,怕我漏看短信,续费时就交了几千块,比十年前买墓时的费用低,说是按当时的物价调整的,没乱要价。”

北京天山陵园墓地产权-1

最容易让人犯迷糊的是“永久产权”的说法。上个月有位小伙子来咨询,说中介告诉他“天山陵园有永久墓”,吓得工作人员赶紧翻出《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》的复印件——第23条写得清清楚楚:“墓穴的使用权不得超过20年,逾期不办理续期手续的,视为自动放弃使用权。”其实这种误解挺常见,就像有人把“租房”当成“买房”,得把账算清楚:墓位所在的土地是国有建设用地,陵园只有使用权,咱们买的是“在这段时间里使用这个墓位的资格”,根本不存在“永久产权”这回事。天山陵园的客服经理说:“我们园区入口就贴着政策解读海报,只要有人问,我们就拿条例给他看,绝不打擦边球。”

买墓的时候,有几件事得攥紧了才踏实。首先要要“墓穴使用权证书”——红皮儿的本子上写着墓位编号、使用人姓名、期限和陵园的公章,这是最管用的凭证;然后得把合同仔仔细细看一遍,非因不可抗力(比如政府征地),陵园不得随意收回墓穴”“续费标准参照物价局最新规定”这些条款,都得划上重点;要是遇到有人说“能办永久产权”“不用续费”,赶紧转身走——正规陵园不会冒这个险,天山陵园的投诉电话就贴在客服中心墙上,打过去就能核实所有信息。

上星期遇到位来给父母迁墓的大姐,她说:“之前在别的陵园买的墓,到期了没人提醒,还是我自己找上门问的。”相比之下,天山陵园的“提醒服务”让她踏实:“昨天刚收到短信,说还有10个月到期,附上了续费的流程,连银行账号和现场办理的地址都写得清楚,不用跑冤枉路。”其实对于买墓的人来说,踏实比什么都重要——产权问题讲清楚了,剩下的就是选个合心意的位置:比如松鹤园的第三排,旁边有棵老槐树,风一吹,叶子沙沙响,像父母生前拍着你手背的声音;或者玉兰苑的转角,春天能闻到玉兰花的香,像母亲衣柜里的香水味。

山风里飘来食堂的饭香,园区的保洁阿姨在擦石凳,来选墓的人蹲在墓前摸了摸石碑,转头问:“那续费的时候,会不会涨很多?”工作人员笑着摇头:“物价局有规定,涨幅不会超过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,肯定让大家能接受。”旁边的大爷插了句嘴:“涨点也正常,十年前的白菜多少钱一斤?现在多少钱?只要合理就行。”

夕阳把山尖染成橘红色,来选墓的人站在墓前拍了张照片,发给家里人:“你们看,这儿的树长得好,风也轻。”工作人员收拾起资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