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玉兰的香,张阿姨攥着手机站在小区门口——后天就是老伴的忌日,她想着去长青园的骨灰林里坐会儿,把刚晒好的棉被里的太阳味带给老伴,可昨天楼下的李姐说“现在去长青园得预约,我上星期没约,在门口等了半小时”,她摸不准是不是真的,手指在“北京长青园”公众号的“预约祭扫”按钮上悬了半天,最后还是给女儿打了电话:“乖,你帮妈看看,是不是真得约?
带着张阿姨的疑问,我们特意去了趟长青园。门口的保安师傅一边给进园的人测体温,一边笑着说:“现在都得约,不过简单得很,手机上点两下就行。”走进服务大厅,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位老人讲解流程:“您看,点这个‘业务办理’,再选‘骨灰林祭扫’,填您的身份证号,选日期——比如您选下周三,时间段选下午1点到3点,人少,太阳也不晒。”老人皱着眉点头:“我记着了,我让孙女帮我弄。”
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目前长青园的骨灰林业务——不管是祭扫还是骨灰安放、续租——都需要提前1-3天预约。预约方式有三种:公众号“北京长青园”、官网“北京市长青园骨灰林”,或者打电话87675432。“要是不会用手机,打个电话就行,我们帮您登记。”工作人员补充道,“还有啊,预约的时候记得选对时间段,上午9点到11点是高峰,建议选下午,或者早一点,比如8点半,那会儿人少,能多待会儿。”
张阿姨后来跟着女儿学会了预约。她戴着老花镜,凑在手机屏幕前看:“选‘祭扫预约’,填姓名——对,是我自己的名字;身份证号——女儿帮我输的;日期选后天,时间段选下午2点。”点击确认的那一刻,她松了口气:“这样就约上了?”女儿笑着点头:“对,到时候直接刷身份证就能进,不用排队。”
到了忌日那天,张阿姨背着保温桶里的茉莉花茶,坐公交到了长青园。门口的闸机扫了她的身份证,“叮”的一声开了,她沿着松树林间的小路往骨灰林走——往常这个点人最多,可今天路上只碰到几户人家,有的蹲在碑前摆鲜花,有的坐在石凳上说话,风里飘着松脂的味道。她走到老伴的骨灰林前,把绢花放在碑角,又把保温桶里的茶倒在两个瓷杯里——一杯是她的,一杯是老伴的。
“我今天没等,”她摸着碑上的名字,轻声说,“女儿帮我约的下午2点,你看,这儿多安静。”阳光穿过松叶洒在她脸上,她从包里掏出手机,翻出小区楼下玉兰的照片:“你看,咱们楼前的玉兰开了,比去年还艳。我昨天摘了一朵插在花瓶里,放在你以前坐的沙发边上,晚上闻着香味睡觉,跟你在的时候一样。”
旁边的松树沙沙响,像是老伴在回应。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抬头望着天上的云——风把云吹得很慢,像老伴以前散步时的脚步。“我昨天买了你爱吃的桃酥,”她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,放在碑前,“还是那家老字号的,你尝尝。”
其实预约不是什么麻烦事,不过是提前跟长青园“打个招呼”,让它留一段安静的时光给你和亲人。工作人员说,他们做预约系统的初衷,让每一次相见都不用等”。就像张阿姨这样,不用在门口排队,不用在人群里挤,不用慌慌张张——她可以慢慢走,慢慢坐,慢慢跟老伴说说话,把日子里的碎碎念都讲给他听。
傍晚的时候,张阿姨收拾好东西往回走。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她回头望了眼骨灰林——松树林里的灯亮了,温柔的光裹着每一块碑,每一朵花,每一个等待的人。她摸出手机,给女儿发了条消息:“我约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