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前后,上海的风里总裹着点湿润的桂香——不是枝头开的,是人们拎着的祭祀花篮里,金黄的银桂混着纸叠的元宝,飘来的温温的愁。这时候小区的凉亭里、菜市场的转角处,总能听见阿姨们凑在一起问:“你家老爷子葬在静安墓园吧?多少钱啊?”“我想给妈选块地,静安的价格到底有没有谱?”其实静安墓园藏在宝山顾村的一片香樟林里,从地铁7号线刘行站出来,转个弯就是两排高大的香樟树,沿着树影走五分钟,就能看见朱红色的门楣,上面刻着“静安墓园”四个金字。园子里没有想象中那么肃穆,反而像个中式园林:曲折的石板路绕着水池,池子里有红鲤鱼游来游去,路边的玉兰树春天开得满树白,秋天落一地金黄的叶子。值班的张师傅说,这园子建了三十年,原来就是片农田,后来种了树,慢慢改成墓园,所以每棵树都有年头,连风都是软的。说到价格,静安的墓型分得很清楚,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,却又带着点温度。最常见的传统立碑,价格从8万起——松鹤园”区的单穴立碑,8.8万,黑色的花岗岩碑身,刻着金色的“松鹤延年”,碑前有个小小的石桌,能放香烛和供品;双穴的话加3万左右,适合夫妻合葬。如果想要位置好点的,兰亭”区,靠近水池和假山,双穴立碑要15万起,碑身是汉白玉的,阳光下泛着暖光,家属说每次来都像陪老人逛公园。再温柔点的是生态墓,比如树葬和花坛葬。树葬就是把骨灰埋在树下,地面上立个小小的铜牌,刻着逝者的名字,价格3万到5万不等;花坛葬更省空间,骨灰混在花土里,上面种着月季或者菊花,春天开得热热闹闹的,价格才3万起。我认识的李阿姨选了树葬,她老伴是老木匠,生前最喜欢蹲在院子里刨木头,后来选了“香樟苑”的一棵老香樟下,3.5万,铜牌上刻着“木者匠心,归于林”,每次李阿姨去,都带把小椅子坐在树下,摸着凉凉的树干说:“老周,你看这树又粗了一圈,跟你当年做的衣柜似的,结实。”还有更个性的艺术墓,就是定制款,价格没上限。有个客户是画家,想给母亲做个艺术墓,用石材雕了幅《牡丹图》,碑身是浅粉色的大理石,花瓣上还刻了细纹,像真的牡丹要开似的,花了25万;还有个家族做餐饮的,做了面家族纪念墙,上面刻着五代人的名字,墙前种着竹子,花了38万。但张师傅说,艺术墓不是贵就好,关键是合逝者的心意——去年有个小伙子,父亲是出租车司机,生前最喜欢听评弹,他就做了个小收音机形状的艺术墓,碑身是黑色的,上面刻着“评弹伴你走天涯”,才18万,每次来都放一段《三笑》,园子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,说那声音飘得远,连树上的鸟都不叫了。其实影响价格的因素就那么几个:位置、墓型、材质、面积。靠主路或者景观区的肯定贵,兰亭”区的水池边,比角落的“梅影”区贵5万;定制的艺术墓比标准立碑贵,汉白玉比普通石材贵,双穴比单穴贵。但选墓不是买奢侈品,不是越贵越好。张师傅见过很多客户,一开始盯着贵的选,后来听了故事,反而选了便宜的生态墓——有个姑娘,母亲是护士,生前总说“我一辈子救了人,死后别占土地”,姑娘就选了花坛葬,3.2万,种着母亲最爱的月季,每次开花都拍照片发朋友圈,说“妈,你看这花比你当年养的还艳”。最后要提一嘴静安的服务,比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