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温泉墓园裹着一层淡雾,银杏叶飘落在青石板路上,风里带着远处温泉的温润气息——很难想象,这样像公园一样的地方,藏着许多家庭关于“最后的陪伴”的心事。我前后来过这儿三次,每次都能碰到有人站在墓前发呆,有的摸墓碑上的名字,有的放一束晒干的桂花,说“你以前爱喝桂花茶”,声音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雨。
在墓园的众多区域里,“如意区”是问得最多的——不是因为名字吉利,而是它刚好卡在“环境合心意”和“预算能承受”的平衡点上。第一次跟着墓园的张姐走进去时,她指着左边的腊梅林说:“春天这一片开得满树都是,香得能飘到墓前;右边是景观湖,夏天有蜻蜓绕着荷花飞。”她蹲下来摸了摸脚下的草:“上个月有个客户,站在这儿哭了——说像极了他老家的后山坡,小时候跟着爷爷摘腊梅,爷爷总说‘等我老了,就埋在坡上看你长大’。
如意区的价格,是“拆成心意算”的。最基础的“青竹款”单墓,青灰色花岗岩碑身刻着细竹纹,38000块——这个价在北京的墓园里算中等,但胜在“干净”,像老人常穿的布衫。然后是“松鹤款”合葬墓,碑上雕了两只对飞的鹤,松枝绕着碑角,65000块——我见过穿藏青布外套的李阿姨,站在这儿摸鹤的翅膀:“我家老周以前在公园学画鹤,画了三十年,每次去颐和园都要拍鹤的照片,这个刚好是他画的样子。”她掏出手机给女儿发语音:“就选这个,贵点但他肯定喜欢。”最贵的“如意呈祥”款,碑前有小香炉和石凳,像留了个“坐下来聊天”的角落,82000块——买这个的大多是子女,说“以后来看看爸妈,能坐会儿,不像站着那么急”。
同一区里的“小差价”,藏着最细的心意。朝东南的位置能晒到清晨的太阳,比朝西北的贵3000块;离景观湖五米内的能看鱼,比靠里的贵2000块;甚至碑位高十厘米,能多望点远处的山,也要贵1000块。张姐说:“这些不是‘溢价’,是‘你愿意为爸妈多花的心思’。”上个月碰到二十七八岁的小夫妻,在选母亲的单墓,纠结朝东还是朝西。丈夫说:“朝东暖和,妈怕冷。”妻子揉了揉眼睛:“可是朝西能看到腊梅林——妈以前每到冬天,都要摘腊梅插在客厅的玻璃罐里,说‘闻着香,日子才有味儿’。”最后他们选了朝西的,多花2000块——妻子蹲下来摸了摸碑基:“妈要是在,肯定选这个。”
其实来买墓地的人,很少“只看价格”。穿灰夹克的王大叔,蹲在墓前擦碑缝里的草屑,说:“我选这儿时,先问了三个问题:管理费多少?有人帮着除草吗?清明节给不给放花?”温泉墓园的管理费是每年800块,包含全年除草、擦碑,还有清明节的白菊花——王大叔说:“我住通州,平时没时间来,有人帮着照顾,我才敢把妈放在这儿。”刚工作两年的小夏,选了“青竹款”单墓,说:“我妈走得早,我没多少钱,但这个竹纹是她教我写的毛笔字——她以前说‘竹要直,人要稳’,这个碑像她的脾气。”
昨天离开时,夕阳把腊梅林染成了金红色,风里飘着淡淡的香。我碰到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,坐在景观湖的石凳上喂鱼。大爷指着如意区的方向说:“等我走了,就选‘松鹤款’,你要是想我,就来这儿喂鱼——我以前总嫌你喂鱼撒太多食,现在换我看着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