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一丝松针的清苦,太子峪陵园的石阶已经被晨露打湿——每年清明前,我都会陪妈妈来祭扫外婆。想起第一次来的场景,我俩站在陵园大门口,举着手机翻遍“入园指南”,急得妈妈把眼镜都摘下来擦了三次。后来还是门口的保安大哥指了条明路:“阿姨,先扫公众号预约,两分钟就好。”现在把这些亲测有效的步骤和贴心提醒整理出来,想帮更多人少走点弯路。
最省心的预约渠道还是微信公众号。打开微信搜“北京市太子峪陵园”,蓝V认证的官方号一眼就能找到——别信那些带“推广”标的第三方,容易填错信息。关注后点底部“便民服务”,再选“入园预约”,这一步要慢点儿,旁边的“墓位咨询”是买墓用的,别点混了。进入页面后先选“祭扫预约”,要是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单位集体参观,再选“参观预约”。接下来挑日期和时段,清明前两周的周六日是高峰中的高峰,上午10点到12点的号基本提前三天就抢光了,建议选工作日的8点到10点,不仅不用排队,阳光穿过松柏缝隙洒在碑石上,刚好是外婆以前喜欢的温度。
填信息的时候得“抠细节”:姓名要和身份证上的一模一样,联系方式留常用的手机号——上次我帮邻居张叔预约,他留了儿子的电话,结果儿子在开会没看到短信,我俩在门口等了半小时才进去。陪同人数最多填4个,陵园规定每单最多5人,要是全家一起去,记得分开约两单,但最好凑在同一个时段,不然要等很久。填完所有信息点“提交”,手机会收到一条带6位预约码的短信,保险起见把预约页面截图保存——上次我妈把短信删了,幸好截图还在,不然得重新约。
要是不会用微信,或者手机信号不好,直接打陵园的咨询电话:010-83616173。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很有耐心,会慢慢问你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想约的日期和人数,然后把预约码念给你听——记得找张纸写下来,或者让工作人员发条短信确认。不过高峰日电话可能要等个三五分钟,建议早8点刚上班的时候打,占线概率小。
到了陵园门口,不用慌——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会引导你走“预约验证通道”。把身份证和预约码递过去,他们扫一下码,核对下信息,就会挥挥手让你进去。要是带了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,直接走“绿色通道”,不用排队——上次妈妈膝盖疼,工作人员还推了辆轮椅过来,说“阿姨,我帮你推到碑前”,比我们自己扶着稳多了。
自驾的话,陵园正门对面有个大型停车场,10块钱一次,但清明假期的上午9点到11点,入口能排两三百米的队。我后来发现个“秘密”:坐地铁房山线到稻田站,从A口出来打个车,10分钟就到陵园,车费才15块,比自驾省事儿多了——毕竟停车场里找车位的时间,够我陪妈妈在碑前多聊会儿天。
最后再唠叨几句贴心话:要是预约了临时来不了,记得提前24小时在公众号里取消,不然三次爽约会被限制预约;陵园里的小路有点绕,找穴位可以问巡逻的工作人员,他们口袋里都装着园区地图;春天的蚊虫已经“开工”了,带瓶花露水,别让妈妈的胳膊被叮得全是红印子;还有,现在陵园不让烧纸、放鞭炮,门口的鲜花摊有10块钱一束的白菊,新鲜得能闻到露水味——外婆生前爱喝菊花茶,我们每次都买两束,放在碑前,风一吹,花瓣落在碑座上,像她以前给我塞橘子时,指尖蹭过我手背的温度。
其实预约这件事,说到底就是“提前准备”——把步骤理顺了,把细节想到了,就能安安心心陪亲人说说话。毕竟对我们来说,能平平静静地站在碑前,给外婆擦一擦碑上的灰,递上一束她爱的花,就是最珍贵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