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裹着晚樱的甜香,我陪楼下张阿姨去归山陵园那天,她怀里抱着老伴生前的钓鱼竿——老周走了半年,她总说“梦见他在河边喊我拿水桶,醒了才想起,得给他找个能听见流水声的地方”。这大概是每个失去至亲的人都有的执念:不是要多奢华的墓位,是要“像他”,还要“不拖孩子后腿”。

归山陵园在西郊的浅山坳里,从市区开车40分钟就能到,门口的公交站连着三条线路,周末子女过来祭扫也不用绕远路。车刚拐进园区的柏油路,两排高大的香樟树就涌过来,叶子在风里沙沙响,像有人凑在耳边轻声说话。张阿姨摸了摸树杆上的青苔,声音突然软下来:“老周以前在小区楼下种过香樟,说等树长高了,能给孙子挡太阳。”园区的规划倒不刻意追求气派,沿着石阶往上走,每五十米有个石凳,凳面刻着“平安”“顺遂”的小字,保洁阿姨蹲在旁边擦石缝里的落叶,见我们过来,笑着指了指前方:“福泽区的银杏林开了,您要是喜欢清净,那儿的墓位能看见远处的山。”

归山陵园团购价格表-1

其实张阿姨最在意的还是价格——她每月三千块退休金,子女各自背着房贷,凑八万已经是全家的极限。接待我们的小王是个穿浅蓝制服的姑娘,她蹲在石凳旁,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团购价格表,摊开在我们面前:“阿姨您看,福泽区的双穴墓原价8.8万,要是凑够5个人团购,能降到7.5万,这价格还包含墓碑刻字和第一年的绿化维护。”张阿姨凑过去,手指轻轻点着“静逸区单穴”那一行:“这个5.2万的,团购之后多少钱呀?”“4.3万,要是您社区里有邻居一起,凑够10个人,还能再减2000块。”小王又补充了一句,“我们这团购不是临时的促销活动,是和周边三个社区还有养老服务平台长期合作的,每个月都有团,价格一直没涨过。”我凑过去看那张表格,上面的数字列得清清楚楚:树葬原价1.8万,团购价1.5万;壁葬原价2.5万,团购价2.1万;每一项都标着“包含服务”——从墓碑刻字到每年的管理费,再到周年祭扫的鲜花券,没有任何藏在小字里的“额外费用”。

张阿姨捏着价格表的边角,还是有点犹豫:“要是我现在定了,以后你们涨价怎么办呀?”小王立刻把一份合同翻到“价格条款”那一页,指着其中一行说:“阿姨您看,这儿写得明明白白‘以签订日团购价为准,后续永不补差价’。而且我们的管理费是每年300块,比市区里那些陵园便宜50块钱,要是您觉得以后缴费麻烦,也能一次性交10年,还能再打九折呢。”旁边突然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,我们抬头一看,是住在同一社区的陈大叔,他拎着个不锈钢水壶,笑着说:“大妹子你放心,我上月刚跟社区的老伙计们团了个树葬,1.5万,昨天去看,树坑都挖好了,工作人员说下周就能种银杏,我给老伴刻了‘陪你看银杏黄’,才花了两百块,比外面刻字店便宜多了。”

归山陵园团购价格表-2

那天傍晚我们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归山的山尖染成了橘红色,张阿姨把价格表仔细折好,放进贴身的布包里。她摸了摸香樟树的树干,轻声说:“老周以前总说我‘抠门’,今天倒要让他看看,我选了个又好又便宜的地方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我看见她眼角挂着一滴泪,却笑着。其实选陵园从来不是“买一块土地”那么简单,它是给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找个栖息的地方——是香樟树的沙沙声,是银杏叶的金黄,是价格表上明明白白的数字,是不用翻着账本叹气的安心。归山的团购价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