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路过天山陵园,都能看见入口的老槐树底下坐着人——有的捧着保温杯翻旧照片,有的把脸贴在墓碑上轻声说话,风卷着槐花落进脚边的纸杯中,也没人急着掸掉。这里不是旁人眼里"冷清清的墓地",是无数人藏着未说出口的话的"老地方"。要是你想替自己或长辈来看看亲人,先把预约的事儿理清楚,其实一点都不复杂,像给思念提前铺了块暖垫。
最方便的肯定是线上预约,用微信就行。打开微信搜"天山陵园",认准带蓝V认证的官方号——别点错那些杂七杂八的链接。公众号菜单栏里直接有"参观预约"入口,点进去界面很清爽,要填的信息就几样:你的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(得跟你带的身份证一致)、打算来的日期和具体时间(比如选上午9点还是下午3点,尽量避开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),还有同行的人数——比如陪父母或带孩子,都得算上。填的时候慢点儿,尤其是日期别填错,比如想周末来就别选成工作日。提交之后大概10分钟,手机会收到预约成功的短信,里面有个红色的预约码,到时候给门口工作人员看一眼就行。对了,要是临时有事来不了,记得提前24小时在公众号里取消,不然下次预约可能会受影响——陵园也怕大家占着名额又不来,浪费了别人的机会。
要是家里长辈不太会用手机,或者觉得线上操作麻烦,还有两种线下办法。一种是直接去陵园的服务中心,就在入口左边那间玻璃房子里,推门进去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,带好身份证跟他们说"要预约参观",人家会帮你填表格登记。另一种是打咨询电话,号码在公众号底部"联系我们"里能找到,打过去跟工作人员说清楚你要哪天来、几个人,他们会帮你备注好。不过线下预约得提前1-2天,尤其是周末或清明前后,免得没名额白跑一趟。
到了陵园门口,先别急着往里面走,得把身份证和预约码掏出来给工作人员看——这一步不是"查岗",是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安全。进去之后,记得把说话声音放轻,别跑跳,草坪上的小蓝花是工作人员春天刚种的,别踩;墓碑前的摆件比如陶瓷娃娃、铜制小锁,都是家属精心放的,别碰——每一样东西都藏着"上次没说完的话"。要是找不到亲人的墓碑,不用慌,门口有穿红马甲的导览员,他们会免费带你过去,还能跟你聊两句:"那棵老槐树是2005年一位阿姨种的,她爱人以前总在树下等她下班";"湖边的柳树是去年一群孩子捐的,他们的老师埋在这儿"——这些小细节,比地图管用多了。对了,停车场就在入口右边,有明显的蓝色指示牌,停车费一小时5块钱,不用绕远路。
还有几点温馨提示想跟你说:尽量避开清明、冬至这些高峰日,不然人挤人,连蹲下来放束花的地方都没有;春秋季来最好,春天有桃花沿着小路开,秋天银杏叶铺成金毯子,风也软乎乎的,比夏天晒得头皮疼或者冬天冻得手僵硬舒服;要是带鲜花,选白百合、黄菊这类素净的,别买太艳的红玫瑰——这里的思念,从来都该是安安静静的。
其实预约参观哪是"规矩"啊,是给想念留点儿"准备"。提前把时间定好,把路线摸清楚,到了那里就能慢慢蹲下来,把鲜花摆整齐,把墓碑上的灰尘擦掉,跟亲人说:"我今天做了您以前教我的番茄鸡蛋面,盐放得刚好";"孩子这次考试考了满分,他说要给您看试卷";"我最近学会了养多肉,您以前总说我连仙人掌都养不活"——这些碎碎念,得慢慢说,才能传进风里,传进泥土里,传进那个人的耳朵里。
天山陵园的树一年比一年粗,草一年比一年密,就像我们的想念,从来都没断过。要是你打算来,按照上面的步骤走,肯定顺顺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