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的惠灵山陵园,山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,王姐抱着刚买的白菊站在台阶上,眼神往门口的“住宿服务中心”瞟——她昨天半夜从杭州开车过来,下了高速已经十一点,多亏陵园有住宿,不然只能窝在车里凑合一晚。这样的场景,在惠灵山的清晨很常见。
惠灵山陵园坐落在城郊的青龙岗下,离市区四十公里,周边是连片的农田和果园。以前家属来祭扫,要么提前住市区酒店赶早班,要么蹲在车里熬夜,折腾得眼睛发红。三年前陵园扩建时,特意在主园区西侧盖了栋两层小楼,起名“归心居”——米白色外墙配大窗户,楼下种两排木槿,夏天开得热热闹闹,完全没有想象中“陵园住宿”的清冷感。
归心居的价格贴在服务中心玻璃上,明明白白。经济房是双人间,一百五十块一晚,浅蓝床单铺得平整,墙上挂着水墨竹画,空调热水WiFi都有,卫生间里的一次性用品比快捷酒店还全——王姐说“比我上次住的连锁酒店干净”。舒适房两百二十块,多了小沙发和茶几,适合带老人的家庭:张阿姨带八十岁母亲住过,母亲腰不好,沙发刚好蜷着歇脚,工作人员还额外送了靠垫。套房三百五十块,两卧室加小客厅,上周李家兄弟四个带妻儿来,晚上在客厅泡功夫茶聊父亲生前的事,“像回到老家的堂屋”。
其实家属在意的从不是“便宜”,是“安心”。归心居的值班员都是陵园老员工,晚上两人守着,走廊路灯通宵亮,楼梯转角有应急药箱,监控对着每处角落。上周有阿姨突发胃痛,值班的陈姐立刻拿胃药煮姜茶,“比闺女还周到”。价格也实在:对比市区同档酒店便宜三四十块,离陵园大门仅三百米,早上出门就能祭扫,不用挤车。住满三晚减五十,不少外地家属连住两三天,慢慢整理墓位,跟亲人说说话。
昨天傍晚碰到王姐,她手里攥着工作人员给的桂花糕——“自家做的”。她笑着说:“明年还住这儿。不是因为便宜,是住在这里,觉得离老周更近,晚上能梦见他跟我唠家常。”风里桂香更浓,归心居的窗户透出暖黄的光,像有人在等你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