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凤凰山裹着层淡雾,我沿着陵园的石板路走,路过一排香樟树,飘着几片浅黄的叶子。蹲在墓碑前擦照片的阿姨抬头,手里的抹布攥得皱巴巴的:“小伙子,你知道这儿的墓价现在怎么算不?”她的围裙上沾着灶灰,像是刚从家里熬了粥过来。

凤凰山陵园在城郊凤凰山脉的南麓,离市区40分钟车程,不算远,却把城市的噪音都挡在了山外。山上的马尾松长得密,风穿过树梢的声音像翻一本旧书,山脚下的小溪绕着陵园流,夏天能听见蛙鸣,冬天结层薄冰,像撒了串碎银子。陵园分了三个区:松涛区、清溪区、福泽区,名字是当年建园时附近村民一起想的,图个“听着顺耳,住着安心”。松涛区的松树最多,连石板路缝里都长着松针;清溪区挨着小溪,石头上爬着青苔;福泽区在山顶附近,能望到整座山的轮廓,像幅没装框的山水画。

我跟陵园的张姐聊过价格,最普通的双穴墓在松涛区,1.2平米左右,用的是浅灰色花岗岩墓碑,刻字是喷砂工艺,报价3万8到4万5。要是想选清溪区靠小溪的,或者福泽区能看山景的,得再加1万到2万——张姐说,这叫“占了好风景,得付点‘门票钱’”。单穴墓便宜些,松涛区的单穴大概2万5到3万2,适合给老人选。还有家族墓,面积3平米以上的,基本10万往上,要是想刻家族家训或者加个石桌石凳,得再添万儿八千。其实价格差没那么玄乎,主要看这几点:位置(靠山面水的贵)、面积(越大越贵)、材质(汉白玉比花岗岩贵3000)、管理费(20年的,大概是墓价的5%,比如4万的墓,管理费2000)。张姐说:“别光看标价,得把这些零碎加起来算总账,不然选好了再掏腰包,怪肉疼的。”

凤凰山陵园墓地报价-1

前几天碰到个穿藏青外套的大叔,捏着计算器跟张姐算:“松涛区双穴3万8,管理费2000,刻字500,总共4万0500,刚好是我和老伴儿半年的退休金。”他说父母生前在农村住,门口有棵老松树,“松涛区的松树跟家里的一样,风一吹就响,父母肯定觉得熟。”还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,盯着清溪区的墓址看了半天:“我奶奶生前爱钓虾,这儿能听见溪水声,她肯定愿意来。”她选了个单穴,4万2,加上管理费和刻字,总共4万5,“这钱是我攒了半年的奖金,奶奶以前给我买糖的钱,现在换我给她选个舒服的地方。”

阿姨擦完墓碑,从布包里掏出个玻璃罐,里面装着晒干的野菊花——那是她老伴儿生前爱喝的。她把菊花撒在墓碑前的泥土里,说:“去年他走的时候,我问过张姐,最贵的墓要15万,可我觉得没必要。他生前最烦铺张,说花那冤枉钱不如给孙子买个新书包。你看这儿,松树多,风一吹就像他以前在院子里吹口琴的声音,才4万2,刚好是他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,他肯定觉得‘这丫头会过日子’。”

凤凰山陵园墓地报价-2

凤凰山的风裹着野菊花的香,飘得很远。石板路上有位老人慢慢走,手里提着个保温桶,里面装着热粥——是给去世的老伴儿带的。陵园里没有想象中的冷清,反而有股子温热的烟火气:松涛声、溪水声、偶尔传来的细碎说话声,像一群老朋友在唠家常。其实选墓从来不是“买贵的”,是“买对的”——对的位置,对的声音,对的回忆,这些才是最珍贵的“报价”。

凤凰山陵园墓地报价-3

风又吹过来,香樟树的叶子沙沙响,阿姨拍了拍墓碑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