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刚过,我陪住在老城区的陈姐去天堂公墓选墓。她攥着记了满满三页的预算单,站在公墓入口的梧桐树下问我:“你说,同样是一块地,怎么有的要十几万,有的才几万?”风卷着梧桐叶掠过她发顶,我指着不远处依山而建的墓区说:“走,咱们顺着山道往上走,慢慢看。

天堂公墓坐落在城市西郊的云台山脚下,从市区开车过去要40分钟,沿途都是成排的水杉。进了大门,左手边是开阔的迎宾广场,右手边就是错落有致的墓区——低区靠近主路,墓位排列得更密集,路过时能看到不少家庭在祭扫,摆着水果和鲜花;高区在半山腰,沿着石阶往上走,视野越来越开阔,能看到远处的水库,墓位之间种着桃树和梨树,风一吹,花瓣落在墓碑上,倒有几分宁静。陈姐蹲在低区的一块立碑墓前,摸着黑色花岗岩的碑身问:“这个要多少钱?”旁边的顾问说:“这个是‘福泽园’系列,材质是进口印度红,碑身刻了牡丹花纹,带家族姓名篆刻,报价12万8。”她皱着眉记在本子上,又往高区走,到了半山腰的“松鹤园”,顾问指着一棵银杏树底下的穴位说:“这个是生态树葬,墓位就在树底下,没有单独的立碑,只有一块刻了名字的金属牌嵌在树穴里,报价3万2,还包含每年两次的树木养护。”陈姐摸了摸银杏树的树干,树叶沙沙响,她抬头说:“这个倒安静。”

天堂公墓公墓墓地报价-1

我们坐在山顶的休息区喝温水,顾问拿来一份详细的报价单。我翻着看,发现价格差异藏在很多细节里:立碑墓的材质分三六九等,普通青石的立碑墓只要8万,而进口大理石的要15万;雕刻工艺也有讲究,机器刻字的每字5块,手工雕刻的每字要200块,陈姐指着“定制家训刻字”那一项说:“我妈生前总说‘做人要实’,要是能刻在碑上,多花点钱也愿意。”还有生态墓的分类——花葬是把骨灰和花种混在一起,埋在花坛里,报价2万5;壁葬是嵌在墙体里的骨灰盒,报价1万8;最省钱的是海葬,但陈姐摇头:“我妈晕船,还是留在山上吧。”

顾问看出我们在算预算,主动说:“其实很多家庭会忽略‘隐性成本’。”她翻开报价单的附页,指着“管理费”一项:“墓地管理费是每20年交一次,占墓价的5%,比如10万的墓,管理费是5000块,这个是国家规定的。还有接送服务,我们公墓有免费的市区接送车,要是自己开车来,停车场是免费的;要是选生态墓,每年清明节我们会派专人浇树、清理落叶,这些都是不额外收费的。”陈姐眼睛亮了:“那要是我选半山腰的树葬,管理费是多少?”“3万2的5%,就是1600块,20年交一次。”她低头算了算,把这笔钱记在预算单的最后一行。

我们下山的时候,太阳已经偏西,陈姐站在半山腰的树葬区,摸了摸一棵刚发芽的小树苗说:“我妈生前爱养绿萝,总说‘植物比人耐活’。要是把她放在这儿,每年春天能看到树苗发芽,秋天能看到落叶,比挤在低区的热闹里强。”顾问拿出合同,指着“生态树葬”那一项说:“这个墓位今天订的话,能送一个定制的金属牌,刻上阿姨的名字和生日。”陈姐接过笔,笔尖落在“乙方签字”那一栏时,手顿了顿,抬头对我说:“你看,这棵树的位置,刚好能看到水库,我妈以前总说想去看水库,现在也算如愿了。”

风里飘来桃树枝的香气,我望着远处的水库,波光粼粼的水面反射着夕阳。原来所谓的“报价”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——它藏着墓区的风、树上的花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