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桂花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跟着导航往西樵山方向走。路边的紫荆花落了一地,像铺了层粉紫色绒毯——每年这个时候,佛山的街头总飘着这样的味道,提醒着人们该去看看那些“住在山上”的亲人了。

南海区的福荫园该是佛山人最熟悉的陵园之一。从市区往西南开20分钟,樵高路两边的竹林越来越密,突然出现的大榕树像个绿色巨人,守在“福荫园”的青石门牌前。这棵树有上百年了,枝叶遮天蔽日,连导航都要“让着它”——很多老佛山人不说“樵高路XX号”,只说“西樵山脚下那棵大榕树旁边”。园门左边的糖水铺开了快30年,老板阿婆总笑着递上一碗姜撞奶:“先喝口热的,再进去,别让风凉着。”上周碰到的陈阿姨说:“我妈走了八年,每年都来,顺着大榕树的方向走,就像小时候她牵着我去西樵山玩的路。”

佛山陵园地址-1

顺德区的长青园藏在顺峰山的绿里。从大良城区往东北走,环峰路两边的桑基鱼塘还保留着旧模样,荷花池里的粉莲飘着香,“长青园”的牌子就立在池边。它的正门在环峰路,坐306路公交到“长青园站”,下车就能看到。园里的百年木棉是“活坐标”——红得像火的花挂在枝头,连第一次来的人都能顺着花影找对路。守园的陈伯说:“去年有个小伙子来寻爷爷的墓,找到的时候哭着说‘爷爷以前总带我在顺峰山摘木棉花煲粥’。”现在木棉花开时,园里总飘着淡淡的粥香,像有人在熬“爷爷的粥”。

禅城区的永安园浸在老城区的烟火里。从祖庙路往西北走,穿过两条卖鱼蛋粉的小巷,“永安园”的青石门牌藏在榕树后面。它挨着卫国路,旁边是开了40年的“福兴茶铺”,早上的早茶香能飘到园门口。住在附近的李阿姨每周都来:“我妈走了十年,以前她总带我来茶铺喝普洱,现在我先买杯茶,再捧着去看她,就像她还在等我似的。”永安园的路是青石板铺的,踩上去有“哒哒”的声音,像老佛山的粤剧腔,连风都带着茶的苦香。

其实找佛山陵园的地址,最要紧的是“跟着味道走”。大榕树的香、荷花的香、茶的香,这些比导航坐标更准。第一次来的话,导航要输“XX陵园正门”——福荫园正门”,不然可能导到西樵山景区的侧门;公交也有“祭扫专线”:南海坐樵01路,顺德坐306路,禅城坐105路,司机师傅都知道该停在哪。

佛山陵园地址-2

那天在福荫园的大榕树下,我碰到穿藏青外套的叔叔,他蹲在地上系鞋带,身边放着白菊。“我爸走了五年,”他抬头笑,“以前他说‘要住西樵山脚下,看山听水’,现在顺着大榕树走,就像他在前面等我。”风掀起他的衣角,白菊晃了晃,远处的西樵山在雾里,像幅没干透的画。

原来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。它是大榕树的影子,是糖水铺的甜,是茶铺的香,是我们藏在岁月里的牵挂。清明的风里,人们捧着菊花顺着熟悉的路走,走的不是地址,是“回家”的路——回到那些和亲人一起走过的日子,回到那些没说够的“我想你”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