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佛山,薄雾裹着桂香漫过禅城的老巷,也飘进南海西樵山脚下的陵园——这里的墓碑上刻着“李”“陈”“黄”等岭南大姓,碑前的陶瓷香炉里还留着昨夜的香灰,而守墓的阿伯正蹲在石凳上剥橘子,旁边围过来几个问价的人:“阿伯,这边的碑位要多少钱?”这大概是佛山陵园里最常见的对话。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,选墓不是“买奢侈品”,是“办一件实在事”,价格里藏着的,是位置、墓型、材质这些最具体的考量。就拿位置来说,佛山的陵园像撒在城市里的棋子,禅城、南海的陵园因为挨着市区,起步价就比三水、高明高一大截。比如禅城祖庙附近的某陵园,一块1平方米的传统立碑墓,起步价要8万;而三水云东海旁的陵园,同样大小的碑位,3万就能拿下。更细的差别在“景观”——西樵山脚下的陵园,碑位靠着山,能望见远处的观音像,价格要比同区不靠景的贵2万;顺德容桂的陵园挨着河,水边的碑位因为“有灵气”,每平方米要多收5000块。去年帮妈妈选墓的小周说:“我一开始想选南海的陵园,离家里近,但看了价格,还是选了三水的,开车40分钟,省了4万,够妈妈生前想坐的游轮游了。”墓型和材质是另一个“价格分水岭”。佛山人大多选传统立碑,因为符合“入土为安”的习惯,这种墓型的价格从5万到15万不等——碑身越宽、雕花越复杂,价格越高。而生态墓比如树葬、花葬,价格就亲民得多,比如高明皂幕山的生态陵园,一棵桂花树下埋骨灰盒,碑是小小的铜牌,只要1.5万;南海里水的花葬区,把骨灰混在花肥里,种上簕杜鹃,价格才8000块。材质的差别更“看得见”:进口印度红花岗岩的墓碑,颜色红亮,刻字不容易褪色,要比国产芝麻黑花岗岩贵3万;大理石碑身如果雕上岭南的“松鹤延年”“富贵牡丹”花纹,每平方厘米要加5块钱。陈阿姨去年选墓时的纠结很真实:“我看上了一块刻着木棉花的大理石碑,要12万,后来销售说可以换国产花岗岩,花纹一样,只是颜色暗一点,省了3万,我想,长辈要的是‘家’的感觉,不是石头的价钱。”还有那些“看不见”的费用,得算清楚。比如管理费,佛山大多数陵园是每年300-500块,二十年一交就是6000-10000块;安葬费,有的陵园免费,有的要收800块,包括抬棺、放骨灰盒的服务;刻字费,普通宋体免费,但烫金要每字30块,陈阿姨加了长辈的生日和忌日,烫金刻了10个字,花了300块;还有每年的鲜花供奉,陵园有“代祭”服务,每周送一次菊花,一年要1200块。不过也有省钱的办法——比如选“套餐”,有些陵园把管理费、刻字、安葬打包成“安心套餐”,比单独算便宜15%;还有生态葬的补贴,佛山市民政局规定,选树葬、花葬的家庭,能领3000块补贴,相当于“打了八折”。其实佛山的墓地价格,从来不是“一刀切”的数字,是“需求匹配”的结果。有人愿意花十几万买市区的景观墓,图的是“常来看看”;有人选几万的生态墓,图的是“回归自然”;有人在意材质,有人在意服务。就像守墓阿伯说的:“每天看着来选墓的人,有的哭,有的笑,有的算价钱算得皱眉头,有的指着碑位说‘爸,这个位置你肯定喜欢’——其实选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给长辈的最后一份‘家’,价钱合适,心里踏实,就够了。”今年清明,小周带着妈妈的照片去三水的陵园,她把照片放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