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时,李阿姨正捏着手机核对地址——这是她第三次往景仰园骨灰林跑。上次导航把“黄泉寺村北”导成了“黄泉寺村南”,绕到村后玉米地,还是摘菜的大婶指了路:“往北翻个土坡,看见青灰牌子就是。”这次她把地址抄在笔记本上,末尾画了个小箭头,箭头旁边写着“槐花香的方向”。
景仰园骨灰林管理处的准确位置在昌平区十三陵镇黄泉寺村北200米,说起来是个普通乡村地址,却藏着找路的小暗号:往南两公里是京藏高速十三陵出口,匝道口的棕色指示牌上,“景仰园”三个字镶在松枝图案里;北边靠着天寿山余脉,晴天能看见山尖的云;坐公交的话,314路到黄泉寺站,下车步行十分钟,沿途会经过一片结着青核桃的林子,路口那块青灰色牌子,字缝里还沾着去年的松针。
上周我去管理处,刚进门就碰见穿连帽衫的小伙子,攥着墓碑照片急得眼眶发红:“奶奶的名字刻错了‘秀’字,变成‘锈’了。”值班的张姐一边递温水,一边翻档案:“别急,上周王大爷家也遇过这事儿,我现在联系刻碑师傅,下午就能改好。”小伙子皱着的眉头还没舒开,张姐又补了句:“赶时间的话,中午在这儿吃口热乎的,厨房熬了小米粥。”旁边坐着位擦眼泪的阿姨,接过话:“我去年办安葬手续,张姐陪我选了向阳的位置,说‘你老伴儿肯定喜欢晒晒太阳’。
管理处的门总是开得很早,清晨六点就有值班人员到岗——不是为了守着门牌号,是为了等那些赶早来祭扫的人。有位独居的陈大爷,每年清明都来借轮椅,说“你们这儿的轮椅比我家的还顺脚”;还有位外地来的姑娘,因为没带骨灰安放证,急得直哭,值班的小王一边帮她查电子档案,一边说“我帮你跑趟档案室,你在这儿喝口茶等着”。这儿没有“按流程来”的冷脸,只有“我帮你”的热乎劲儿。
要是问找管理处的实用招儿,常来的人能说一串:自驾避开清明早高峰7点到9点,门口有免费停车场,但得提前半小时到;坐地铁昌平线到十三陵站,打车十分钟就到,司机都认识“景仰园”;怕迷路就打010-xxxxxxx,接电话的人会像教家里人似的,一步步说“过了加油站往左拐”“看见核桃林就慢下来”。还有人说:“实在找不到,就问村里的人,‘景仰园管理处’比‘黄泉寺村北’还好使。”
李阿姨第三次来的时候,压根没看导航——她顺着核桃林的槐花香走,远远就看见管理处的红门,张姐正挥着手喊:“李阿姨,今天没绕路吧?”李阿姨笑着举了举手里的茉莉花:“哪用导航啊,你们这儿的槐花香比什么都灵。”她把花放在管理处的窗台上,转身往园区走,背影里藏着说不出的踏实。
找景仰园管理处的地址,从来不是找一个冰冷的门牌号。它是公交站旁卖糖葫芦大爷的“往北走”,是核桃林里飘来的槐花香,是管理处门口那张笑着的脸——这儿装着思念的落点,藏着温暖的回应,更有一群把“路”铺到你脚下的人。就像李阿姨说的:“找到了管理处,就像找到了和老伴儿唠嗑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