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,导航里的女声刚报完“前方100米到达目的地”,透过挡风玻璃就能看见那片隐在梧桐林后的青灰色围墙——这就是很多北京人心里“离阳光最近的陵园”:朝阳陵园。
其实找朝阳陵园的地址,不用记复杂的经纬度,记几个生活里的“地标”就行。它坐落在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,刚好卡在东五环和京通快速路的夹角里。沿着京通快速往通州方向开,过了高碑店桥就转上半壁店路,再走800米左右,路边的梧桐叶会突然变密,围墙顶上“朝阳陵园”四个鎏金大字就藏在叶缝里,像怕被人急着找到似的。要是坐公共交通更简单:地铁八通线到高碑店站,B口出来右拐,坐350路公交三站到“半壁店东”,往回走50米,就能看见入口处立着的石狮子——狮子的前爪下踩着个小铜球,被来往的人摸得发亮。
很多人问过,为什么叫“朝阳”?除了属朝阳区,更因为这片园子的“朝向”藏着心意。整个陵园坐北朝南,背靠京杭大运河的支流萧太后河,前望CBD的天际线。每天清晨五点半,第一缕阳光会先爬上最东边那排墓碑的顶端,把碑上的名字染成暖金色。去年清明陪邻居张阿姨来,她摸着老伴的碑说:“你看,这里的太阳比家里的阳台早20分钟,他肯定能先晒到。”风掀起她鬓角的白发,旁边的玉兰树刚好落下一朵花,轻轻飘在碑前的石台上。
园区门口的细节也藏着“贴心”。不大的停车场能停50多辆车,清明时会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引导,怕来的人急着找位置碰着;入口右边的便利店是个退伍军人开的,货架上摆着5块钱一束的皱纹纸菊花、温热的豆浆和包装好的水果——老板说“来这儿的人都没心思吃早饭,喝口热的缓一缓”。往园区里走,青石板小路两旁种着松柏和玉兰,春末玉兰花开时,白色花瓣会落在碑前,像撒了一层温柔的雪;冬至的时候,松柏上挂着霜,阳光穿过枝桠洒下来,连地上的影子都带着暖。
还有些找地址的小技巧要记牢:别光搜“朝阳陵园”,有的导航会导到顺义的同名小墓园,一定要加上“高碑店乡”或者“半壁店村”;早高峰的京通快速会堵,清明或冬至最好提前半小时出发;园区里不让烧纸,只能献花,便利店的菊花是凌晨刚扎的,比花店的新鲜,花瓣上还带着晨露。
上次碰到个小伙子,捧着一束向日葵站在入口问我:“阿姨,3排12号怎么走?”我指着西边的玉兰树说:“沿着那排玉兰走,第三个转弯就是。”他笑着说:“我妈生前喜欢向日葵,说要找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,这儿刚好。”风里飘来玉兰香,我看着他的背影融进阳光里,突然明白:大家找的哪里是一个地址,是通往想念的路——而朝阳陵园的坐标,刚好把阳光和想念连在了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