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朋友小夏去天堂公墓看她父母的合葬墓。银杏叶正黄,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碎金,风里飘着桂香——是园区里那排老桂树开了,小夏蹲在墓前,把刚买的白菊摆成父母生前喜欢的样子,指尖摸着墓碑上的刻字说:“当时选这儿不是因为最便宜,是第一次来就觉得,爸妈在这儿,像还住在以前的老小区里——楼下有树,出门有湖,连保安都笑脸盈盈的。
其实很多人问天堂公墓的双墓穴价格,第一反应是“贵不贵”,但真正了解后会发现,价格里藏的是“什么样的生活”。最基础的双墓穴在“松鹤区”,位于园区西侧,紧挨着一片马尾松林,每穴占地1.2平方米,墓碑用的是山东芝麻白石材,细腻的纹理像老人脸上的皱纹,刻字是烫金的,不会褪色。价格8万,包含了20年的使用权、每年的绿化维护费,还有清明时免费的鲜花配送——小夏说,去年清明她没赶上,公墓的工作人员帮她在父母墓前摆了一束百合,拍了照片发过来,像替她“说了句想念”。
如果想要更贴近自然的位置,“映月湖”边的双墓穴要12万。湖边的垂柳垂到水面,风一吹,涟漪里全是树影,每到春天,湖边的月季开得热热闹闹,红的像火,粉的像霞。有次遇到一对中年夫妻,说父母生前住在湖边的老房子,每天早上都去湖边打太极,选这儿是想“让他们还能守着湖”。还有定制服务,比如把墓碑做成钢琴形状——因为去世的夫妻俩是钢琴老师,或者在墓碑上刻上两人的旅行照片——他们生前走了20多个国家,这些定制要加2到3万,但子女说“这才是他们的故事”。骨灰盒的选择也很讲究,从3000元的金丝楠木到1.5万的紫檀木,工作人员会拿样品过来,让你摸一摸木材的温度,说“得选和墓碑风格匹配的,不然像穿错了衣服”。
选墓最该在意的,其实是“能不能放心”。天堂公墓是民政部门发的经营性公墓许可证,每买一个墓都会给红本本的“公墓使用证”,写着墓穴编号、使用人姓名,20年有效期到期后,只需要每年交1000元管理费,不会有“突然涨价”的事。我见过一位阿姨,之前在郊区买了个6万的“低价墓”,结果开发商跑了,墓区杂草长得比人高,她只能重新选,说“花再多钱,也得买个踏实”。天堂公墓的保安24小时巡逻,每个墓区都有监控,晚上灯亮着,像给每个家留了盏夜灯。清明的时候有免费大巴从地铁站接人,工作人员会帮着搬祭祀的东西,遇到年纪大的还会扶着走——这些看不见的“贴心”,其实都是价格里的“保险”。
昨天再去天堂公墓,遇到一对年轻人牵着刚会走的孩子,在“映月湖”边选墓。男孩指着湖边的垂柳说:“以后我们老了也选这儿吧,能看着孩子来散步。”女孩笑着点头,孩子蹲在地上捡了片银杏叶,举得高高的像小太阳。其实选双墓穴,选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给两个人的“终极家”——那里有他们喜欢的树,喜欢的湖,喜欢的风,还有子女的想念,像春天的花、秋天的叶,岁岁年年都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