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,我陪着小区的李叔去通惠陵园选墓地。李叔的老伴走得突然,他攥着存折念叨“得给她找个安静的地儿,可这钱……”没想到接待的王姐笑着递来一杯温水,又翻出一张淡蓝色的清单:“叔,您看看,咱们这儿有好几种优惠,能省不少呢。
通惠陵园的优惠不是“花架子”,每一项都扎在刚需上。比如生态葬的专属补贴——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这些绿色殡葬方式,墓位费能减20%。李叔摸着树葬区的柏树干问:“这树以后能常来浇吗?”王姐说:“不仅能浇,每年清明我们还会帮着剪枝,您看那棵银杏,是去年张阿姨给老伴选的,现在都抽新叶了。”算下来,树葬的墓位费本来是一万五,补贴后才一万二,李叔点头:“这钱花得值,她生前就爱养花种树。”还有家庭合葬的优惠,如果直系亲属合葬,第二个位子能打8折。隔壁单元的张阿姨去年把父母合葬,本来担心费用,结果省了四千多,她笑着说:“俩老人生前就离不开,现在凑一块儿,我们也少跑一趟。”最让人暖心的是特殊群体减免——低保户、残疾军人、百岁老人家属,能享受墓位费10%到30%的减免。王姐说:“上个月有个残疾小伙来给母亲买墓,拿着残疾证和低保证,我们直接减了30%,小伙当时就红了眼,说‘终于能让妈住个像样的地儿’。”
办优惠的流程也不绕弯子,都是“能少跑一趟就少跑”的实在劲儿。王姐提醒我们:“带齐身份证、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,特殊群体再带好相关证件,比如低保证、残疾证,最好提前复印一份,省得在这儿等打印。”李叔那天忘带亲属关系证明,王姐说:“您回去拍张户口本的照片发我微信,我帮您先登记,下次来补原件就行。”不像有的地方,得跑三趟四趟补材料,这儿的工作人员把“麻烦”揽到自己身上,让家属少些奔波。
其实优惠背后,是通惠陵园对“身后事”的理解——不是买卖,是给亲人找个“归处”。王姐说:“我们这儿的价格都是明码标价,电子屏上天天滚动,优惠后的价格直接标出来,不会‘先涨后降’。比如清明期间的临时优惠,是真真切切减钱,不是玩文字游戏。”我看着陵园里的樱花树,风把花瓣吹到墓位的石牌上,突然明白:优惠不是“促销手段”,是让“送别”少点经济的重量,多点情感的温度。
还有些小细节得提醒大家:优惠不是“无限期”,比如清明、冬至的临时优惠一般截止到当月月底,要是想赶优惠,得提前问清楚时间;不同的墓型优惠不一样,比如传统墓位没有生态葬的补贴,选之前得和工作人员确认好。李叔最后选了树葬,签合同的时候,王姐特意把优惠金额圈出来:“叔,您看,这三千块是直接减的,不用您多填任何表格。”李叔握着笔的手有点抖:“我老伴要是知道,肯定说‘这钱省下来,你留着买件新外套’。”
走出陵园的时候,夕阳把樱花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李叔望着树葬区的方向说:“这儿的风都比别处软。”其实软的不是风,是通惠陵园把“人文关怀”折成了实实在在的优惠,让每一个“想给亲人最好的”的心愿,都能少点阻碍,多点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