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,张阿姨攥着刚从巷口花店买的白菊,站在八宝山人民公墓的入口处。她的手机屏幕亮着“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”公众号的预约界面,指尖反复戳着“确认提交”——上周六她就是因为没提前预约,抱着花在门口站了半小时,最后只能隔着铁栅栏往里面望了望。“现在周末必须预约啦?”她问门口的工作人员,对方笑着点头:“阿姨,平时工作日不用,就周末和清明、冬至这种高峰时段要提前约。
其实不止张阿姨,最近好多来祭扫的家属都有同样的疑惑:现在八宝山人民公墓到底要不要预约?答案很简单——分情况。如果你是周一到周五去,带着身份证在入口处登记一下就能进,不用提前预约;但如果是周末两天,或者清明、冬至这些祭扫高峰,那必须提前3天在公众号或官网预约。我上周五陪邻居李叔去的时候,他还念叨:“以前我都是周末来,现在得提前记着约,不然白跑一趟。”李叔的儿子在外地,平时没时间,只能周末回来,所以他特意把预约步骤存成了手机备忘录:先关注“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”,点底下的“民政服务”,选“祭扫预约”,填自己的身份证号、祭扫时间、同行人数,最多能约5个人,然后截图保存预约码,到现场给工作人员看就行。
预约的流程说简单也简单,但有几个细节得注意。比如填信息的时候,每个人的身份证号都要填,就算是小孩,虽然不用身份证,但得在备注里写清楚“带1名儿童”;再比如预约了之后要是有事去不了,一定要提前取消,不然三次没去的话,下次预约会被限制;还有高峰时段比如清明假期的上午9点到11点,建议尽量早去,或者选下午,不然门口可能要排队验码。我帮同事小王预约的时候,他问:“我妈腿脚不好,能不能提前留个轮椅?”工作人员说,预约的时候可以在备注里写“需要轮椅”,公墓会提前准备好,到门口就能领,比以前方便多了。
为什么要搞预约呢?公墓的王经理跟我说过:“去年清明没预约的时候,入口堵了两公里,好多家属抱着花挤得满头大汗,还有老人差点摔倒。现在预约了,我们能提前知道人流量,安排更多工作人员在门口引导,车位也能提前预留,大家祭扫的时候也能更安心。”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是为了给家属添麻烦,是为了让祭扫这件事更有温度——当你不用在入口处挤着登记,不用找半天车位,就能安安静静地站在亲人墓碑前,说说话,摆上一束花,这才是祭扫最本真的意义。
也有特殊情况。上周有个小伙子,他爷爷凌晨去世,要去公墓办理墓穴认购手续,没预约,急得直哭。工作人员让他出示死亡证明,登记了身份信息后,马上带他去了业务大厅。“特殊情况我们肯定会通融,”工作人员说,“但最好还是提前打公墓办公室的电话联系,我们好安排人接待。”
风里的槐花香更浓了,张阿姨终于点了“确认提交”,手机弹出“预约成功”的提示。她把手机放进包里,抱着花往里面走,门口的工作人员笑着跟她打招呼:“阿姨,里面槐花开得好,您慢走。”她抬头望了望,路两边的槐树正开着满树的花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板路上,像撒了一层碎金。其实预约真的不是麻烦,是让我们在祭扫的时候,少一点慌乱,多一点安心——毕竟,我们来看的,是生命里最亲的人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