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人选陵园,总绕不开天寿陵园——毕竟它坐落在昌平区的天寿山麓,背靠军都山的余脉,前临十三陵水库的波光,连风穿过松柏的时候,都带着点清冽的山味。我有个做殡葬服务的朋友说,每周来天寿咨询的家庭,十个里有八个第一句话就是"你们这儿价格是多少?"倒也不奇怪,毕竟买房子要看地段和户型,选陵园何尝不是?
其实天寿的价格,像把"尺子",量着园区里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块石碑。先说位置——天寿的园区是按"园"划分的,比如御松园、福宁园、寿安园,每个园的价格差得还真不少。上次陪邻居张阿姨去选位,她一开始盯着御松园的位置眼睛发亮:"这树多好啊,我爸生前就爱养松。"可一看价格,御松园的传统碑要十五万起,张阿姨有点犹豫。工作人员赶紧解释:"御松园的古松是明代遗留下来的,每棵都有林权证,您看那棵'迎客松',枝桠都伸到碑前了,像在接老人回家。要是预算没那么高,福宁园的位置也不错,靠近中心草坪,价格只要八万起,平时祭扫还能在草坪上放放老人爱吃的水果。"张阿姨想了想,选了福宁园——她说"我爸生前爱热闹,草坪这儿人多,他肯定喜欢。"
再说说碑型。天寿的碑型大概分三类:传统碑、艺术碑、生态葬。传统碑是最常见的,比如汉白玉的、花岗岩的,刻着"先考先妣"的字样,价格从六万到二十万不等——差别在石材和雕刻工艺:汉白玉的比花岗岩贵两万,刻龙凤图案的比刻简单花纹的贵一万五。艺术碑就有意思了,我见过一块刻着京剧脸谱的碑,是位老京剧演员的,石材是从福建运过来的青金石,价格要三十万;还有一块嵌着老人生前画的牡丹图,工作人员说"这是用高温瓷像工艺做的,不会褪色,连花瓣上的纹路都能看清",价格也要二十五万。至于生态葬,比如树葬、花坛葬、海葬,价格就亲民多了:树葬只要三万起,就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墓碑是块小石板,刻着名字;花坛葬更便宜,一万五就能搞定,骨灰混在花肥里,春天的时候花坛里开满月季,比墓碑更有生气——上次遇到个90后姑娘,选了花坛葬给奶奶:"奶奶生前总说'别给我买墓地,浪费钱',现在她变成花,我每年来浇浇水,比烧纸强。"
还有服务。天寿的价格里,藏着不少"看不见的钱"。比如代客祭扫——要是子女在外地,工作人员会帮着擦墓碑、摆鲜花、拍视频,一年要三千块;比如定制刻字——有的家庭要刻老人的生平,XX年到XX年,爱读书,爱养鸟,疼孙子",每加十个字要加五百块;还有园区维护费——天寿的草坪每周剪一次,松柏每月浇一次水,安保24小时巡逻,这些费用都摊在每年的管理费里(每年大概一千块)。我朋友说:"有的陵园便宜,但一年不剪草坪,墓碑上都是灰尘,祭扫的时候得自己带抹布擦;天寿不一样,你去看,连墓碑的缝隙里都没有杂草。"
其实天寿的价格,放在北京的陵园市场里,属于"中高端"——比八宝山便宜,比某些私立陵园贵,但性价比着实不低。毕竟它的环境是真的好:早上能听见鸟叫,晚上能看见星星,连门口的保安都认识常来的家庭,会笑着说"张姐,又来看叔叔啦?";毕竟它的服务是真的贴心:去年冬天雪下得大,我朋友去祭扫,工作人员早就把她父亲的墓碑周围的雪扫干净了,还放了块防滑垫;毕竟它的碑型是真的有温度:不是千篇一律的"龙凤呈祥",而是能刻下老人的爱好、故事、甚至口头禅。
那天离开天寿的时候,夕阳把松柏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