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攥着外婆的旧手帕站在公交站台上——昨天整理她的遗物,翻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写着“通惠陵园”四个字,后面跟着半串没写完的地址。我盯着那纸条看了半小时,终于决定今天去找到它——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,是想把外婆的手帕,放在她喜欢的有水的地方。

通惠陵园藏在朝阳区高碑店乡的林子里,紧挨着通惠河的一条支流。从八通线高碑店站出来,往东北方向走大约两公里,路过一排卖鲜切花的小摊子就能看见入口。小摊子的阿姨们抱着成束的菊花和百合,花瓣上沾着晨露,我买了一束黄菊花,阿姨用旧报纸包好,说“这花耐放,能摆三天”——像外婆以前买东西总挑实用的。入口处的石牌坊是青灰色的,石柱上刻着“通惠陵园”四个鎏金大字,字缝里藏着点青苔,像外婆衣柜里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毛衣,带着岁月的温度。旁边香樟树影里立着块蓝底白字路牌,清清楚楚写着:高碑店路甲1号。我摸了摸路牌,凉丝丝的,像外婆以前帮我擦额头的湿毛巾。

进了门,沿着柏油路往里走,两边是整整齐齐的侧柏,枝叶茂密,风一吹沙沙响,像外婆给我讲“田螺姑娘”的声音。陵园的分区很人性化,ABC区用原木牌标着,木牌上刻着简单的云纹,不像有些陵园那么生硬。每个区都有小花园,种着月季和冬青,月季开得正艳,红的、粉的,像外婆以前织的毛线手套——她总说“颜色艳点,看着热闹”。最里头的湖边有个“怀恩亭”,横梁上挂着几串祈福红丝带,风一吹飘起来,像外婆的长头发。我走过去,看见石凳上放着半杯茉莉花茶,杯沿印着口红印——肯定是哪个阿姨,像外婆一样爱喝淡茶。湖水是通惠河的活水,清得能看见游动的小鱼,我蹲下来扔了颗小石子,涟漪一圈圈散开,像外婆笑起来的眼角纹。

通惠陵园地址在哪里啊-1

陵园的工作人员很贴心。我找C区时,门口值班室的阿姨立刻拿了登记册说“我陪你去”。她穿藏青制服,说话轻声轻语,像外婆的邻居张阿姨。路上她跟我说,最近来的人多,都是秋天想看看亲人,“秋天风凉,正好坐一会儿”——外婆也总说秋天最舒服。她帮我扶了扶被风刮歪的菊花,还说“这花新鲜,你外婆肯定喜欢”。陵园开放时间是早6点到晚6点,周末不闭园;门口不能停车,旁边公共停车场步行三分钟就到,停车场大叔会帮忙指挥。

那天从陵园出来,我把外婆的手帕系在怀恩亭栏杆上。风一吹,手帕飘起来,像她以前帮我系红领巾的样子。其实找地址的过程,不是为了一个坐标,是为了让想念有个“家”。通惠陵园的地址不只是高碑店路甲1号,更是侧柏的沙沙声、湖水的涟漪、工作人员的轻声问候——是每个想念的人,能和亲人“再见面”的地方。

通惠陵园地址在哪里啊-2

后来朋友问我“通惠陵园地址在哪里啊”,我会详细告诉他路线,末了加一句:“那里有通惠河的活水,有开得艳的月季,像外婆喜欢的样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