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西直门北大街往北走,过了交大东路的路口,转角就能看见西静园公墓的青砖门楣。门内的柏油路两旁种着两排老国槐,盛夏时浓荫匝地,连风都染着槐花香——这大概是北京城里最有烟火气的公墓之一。清晨常有附近的老人来打太极,裤脚扫过草叶上的露珠;黄昏时有人捧着糖炒栗子坐在银杏树下,轻声说"今天的栗子甜,你尝尝",像在和对面的空气分享。
西静园的树葬火起来,倒不是因为宣传得多热闹,是来咨询的人口口相传的。去年冬天我陪邻居张阿姨去办手续,她老伴生前是北京四中的语文老师,最爱在书桌前摆一盆文竹。工作人员带我们走到园区西北角的玉兰林,指着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苗说:"这种新植树葬,您可以选玉兰——老师生前爱清净,玉兰开的时候,花瓣落得慢,像写在纸上的诗。"张阿姨蹲下来摸了摸树苗的树干,粗糙的树皮蹭得她手心发痒,她抬头笑:"就它了,跟老周的脾气似的,看着瘦,骨子里韧。"
关于树葬的价格,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。西静园的树葬分两类:原生树葬和新植树葬。原生树是园区里已经成材的老树木,比如国槐、元宝枫、侧柏,树龄都在十年以上,根系稳,枝叶茂。这种的费用大概在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,包含三年的养护费和定制的铜质铭牌。我上周去的时候,刚好碰到工作人员给一棵银杏挂铭牌,铜牌上刻着"王建国 1958-2022 爱钓鱼的老男孩",用红绳系在离地面1.8米的枝桠上,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装饰的小挂件。新植树葬则是从树苗开始养,家属可以选玉兰、海棠、银杏这些乡土树种,费用在八千到一万二之间,包含树苗成本、两年的养护和同样的定制铭牌。工作人员说:"其实新植树的成本更高,因为要保证树苗活,我们得每天派人浇水,夏天还要搭遮阳网。但很多家属就想看着树长大,像陪着故人再走一遍。"
还有些细节是外人不太知道的。比如树葬的骨灰盒不是那种厚重的石棺,而是可降解的纸浆盒,埋的时候要和着半袋腐殖土,让骨灰慢慢融入泥土。铭牌也不是固定在地上的,而是挂在树枝上——一来不破坏景观,二来每年清明扫的时候,仰着头找铭牌的过程,像在和故人玩"躲猫猫"。前阵子有个95后的姑娘来选树葬,她爸爸是户外爱好者,生前爬过三次箭扣长城。姑娘指着院角的元宝枫说:"就要这棵,它的枝桠长得像长城的垛口。"工作人员告诉她,这棵原生树的费用是一万三,姑娘笑着掏卡:"我爸当年买登山包都花了八千,这个值——以后我带男朋友来,就说'看,这是我爸的长城'。"
其实选树葬的人,很少会先问"多少钱"。他们会先摸一摸树干的温度,闻一闻树叶的香气,站在树下听风的声音。就像张阿姨说的:"以前觉得葬在墓里才踏实,现在才明白,把老周变成玉兰树,每年春天我来浇浇水,夏天坐在树下乘凉,秋天捡几片花瓣夹在笔记本里——这才是真的'在一起'。"西静园的树葬价格,说到底是给这份"在一起"标了个触手可及的数字。不算贵,却够温暖——像清晨的风裹着松香,像秋天的银杏叶落在手心里,像站在树下时,不用对着石碑鞠躬,只需要轻轻说一句:"我来了,你最近还好吗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