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给亲人选身后居所的家庭,大多都会刷到“景仰园”这三个字。不是因为广告铺得广,是去过的人大多会说一句“那地方,看着就让人踏实”——毕竟要放亲人的骨灰,谁不想找个“让人放心”的地方?而大家问得最频繁的,景仰园的价格到底多少?”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只要摸清楚影响价格的“小门道”,就能找到贴合自己预算的选择。

景仰园的价格像一根“有温度的弹性绳”,一头连着基础需求,一头接着家庭对“仪式感”的追求。我接触过的客户里,最接地气的是树葬区——把亲人的骨灰葬在松树下,泥土里埋着小小的骨灰盒,地面上立一块刻着名字的铜牌,这样的穴位不到5万就能定下来,适合想让亲人“归于自然”的家庭;如果更看重“看得见的纪念”,传统立碑区的选择就多了——普通的花岗岩碑,位置在园区中段的,8万到12万就能拿下;要是想选离主路近、或者靠近湖边景观的“好位置”,预算得往上加2到3万;还有艺术区的定制碑,有的刻着生前喜欢的国画,有的做了书卷造型,价格就到了15万以上,适合想把亲人的“性格”刻进碑里的家庭。其实这些差异就像买房子——同样是住,有人要刚需户型,有人要落地飘窗,需求不一样,价格自然不一样。

景仰园骨灰林公墓价格多少-1

但很多家庭会问:“同样是公墓,景仰园为什么比有些地方贵?”答案藏在园区的每一寸细节里。先看位置——景仰园就在十三陵风景区的边缘,背靠着天寿山,前面是一片开阔的绿地,连风里都带着松涛的声音;园区里的树是1999年开园时种的,现在都长成了合抱粗的老松,夏天遮得连阳光都成了碎金,冬天落雪的时候,松枝上挂着雪,像给树穿了件白毛衣;湖边的柳树是后来补栽的,春天发芽的时候,枝条垂到水面上,风一吹就像飘着绿丝带。更重要的是“看不见的服务”——园区有24小时的保安巡逻,每年清明前会提前把每个穴位周围的杂草清干净,甚至能帮客户预约花艺师,给碑前摆上新鲜的菊花;有次我陪客户去祭祀,刚好碰到保洁阿姨在擦碑,她蹲在地上,用软布顺着碑纹擦,说“这碑像人家的脸,得擦干净”。这些“软服务”,其实都是价格里的“隐形价值”。

最后想跟大家说,选景仰园不用盯着“最低价格”不放。我见过有人为了省两万块,选了偏远角落的穴位,后来清明祭祀的时候,要走二十分钟土路,踩着泥地到碑前,一边擦鞋一边说“早知道就多花点钱选近的”;也有家庭一开始觉得“艺术碑贵”,但看完碑型设计,说“这碑像我爸生前喜欢的国画,他要是看见,肯定高兴”。最好的办法是提前联系园区的顾问,把预算和需求说清楚——我想要离入口近点的”“我想给妈妈选个有花的碑”“我想让骨灰葬在树下”,顾问会帮你找匹配的选项。毕竟,给亲人的最后一份礼物,不是“最便宜的”,而是“最合他心意的”。就像景仰园门口的对联写的:“松风含孝意,流水寄哀思”——价格是数字,而心意,才是最珍贵的。

景仰园骨灰林公墓价格多少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