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蟒山脚下的昌赤路往西北走,没过多久就能看到天寿陵园的入口——朱红色门楣刻着金色园名,旁边的石狮子雕得圆头圆脑,比常见陵园的石狮多了几分温厚。我去年陪朋友选墓位时第一次来,原本以为陵园该是肃穆压抑的,推开门却先闻到松针与槐花香,行道树的影子铺在青石板上,光斑落在脚边的三叶草上,连风都带着点软乎乎的温度。
进园后的第一感受是"活"——不是整齐划一的绿化,更像自然生长的花园。侧柏长得很密,阳光透过枝叶漏下光斑;路边的三叶草里藏着小蓝花,风一吹就晃悠悠的;不同区域有不同主题:玉兰区的树芽已冒新绿,工作人员说春天满树都是花;睡莲区的小池塘飘着粉花瓣,连墓碑都做得精巧——汉白玉雕缠枝莲,青石板刻手写诗句,还有生态葬的树葬位,松树下挂着小巧铭牌,花葬的土堆上种着二月兰,连墓碑都省了,倒像给亲人种了片小花园。
最打动我们的是服务的贴心。接待姑娘没急着推销,先问朋友妈妈的喜好:"阿姨爱静还是爱热闹?喜欢花还是树?"朋友说妈妈生前爱养多肉,姑娘立刻带我们去"多肉园"——那片区域种满景天科植物,每排墓位旁都摆着多肉盆栽,叶片上沾着晨露。姑娘说会定期帮忙照顾,要是朋友想自己来浇水,随时都能进园,24小时有人值班。我们问能不能刻妈妈的手写字,她笑着说可以扫描做成碑刻;问清明烧纸会不会不让,她指了指远处的焚烧炉:"有专门的地方,烟不会飘,还提供印着'思念'的纸钱袋。"
说到价格,天寿的性价比也算实在。朋友选的玉兰区墓位十几万,比周边某知名陵园便宜近五万;墓型可选性多:传统立碑从十几万到几十万,生态葬如树葬、花葬只要几万,合葬墓设计成双人石凳,刻着"相伴一生"。工作人员不推销贵的,反而根据需求推荐——年轻人给老人选安静区,长辈自己选就推花园旁,说"老人肯定喜欢热闹"。
离开时朋友站在玉兰区墓位前,摸了摸树干说:"妈,以后我每年春天都带玉兰花来,像以前那样。"风刚好吹过来,吹得她头发飘起,也吹得玉兰枝桠晃了晃,像在回应。那天阳光很暖,风里有松针与青草香,我突然觉得,天寿不是终点,是"陪伴"的新开始——亲人没离开,只是换个地方听风、看云、闻花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