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的香气掠过凤凰山的山脊,路过如意区时恰好吹起某块墓碑前的白菊——这是我第三次陪朋友小棠来选墓,她总说"要找个让妈妈住着舒服的地方",而如意区的价格,是她纠结了半个月的"考题"。
凤凰山陵园坐落在城市西北的浅山脚下,从市区开车40分钟就能到,沿途是成片的板栗林,秋天风里飘着栗子的甜香。如意区在陵园中东部,恰好倚着凤凰岭的余脉,前面一汪顺着山势弯成如意形的小湖,不是生硬的水池,岸边种着芦苇和睡莲,夏天蜻蜓停在花苞上,倒给陵园添了点活气。小棠第一次来就站在湖边看了半小时,说"像妈妈以前在老家的池塘"。
说到价格,我之前也替她捏了把汗,直到陵园的王姐拿出价目表——如意区单穴价格8万到15万,双穴12万到22万。最便宜的是如意湖北侧的小型立碑,刻简单云纹,能看见湖水;贵点的是靠山的家族墓,用福建芝麻白石材,碑身雕松鹤,旁边有放祭品的小平台。王姐说,价格差异主要在位置和材质,但哪怕最便宜的墓型,也能保证"能看见风景"。
可价格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。小棠蹲在如意湖的芦苇丛边,摸了摸脚下的青石板路——缝隙里长着三叶草,王姐说"这是故意留的,让墓地有点活气"。其实如意区的价格里藏着很多用心:绿化是园林公司设计的"四季有景",春天碧桃落粉,秋天银杏飘金;服务是24小时安保加每日清扫,清明节会帮家属挂纸幡;手续更是"一站式",带身份证和死亡证明来就能办。王姐说"我们的刻工师傅以前做玉雕,能把兰花雕出纹理"——小棠选的双穴碑身,就刻了妈妈最爱的兰花,没额外收费。
小棠最后定了如意湖东侧的双穴,16万。她摸着碑身的兰花说:"妈妈以前总说退休要去有山有水的地方,现在这儿能看见湖,能听见风,连她生前用的陶瓷杯都能放在墓前小平台上。"那天傍晚我们坐在陵园门口吃烤红薯,小棠咬着甜得流蜜的红薯笑:"原来合适不是找最便宜的,是找'刚好'的——价格刚好在预算里,位置刚好有山有水,连碑上的花都是妈妈喜欢的。"
离开时风里飘来芦苇的香气,我看见远处的如意区在夕阳下泛着暖黄的光。王姐说过,常有客户本来想选便宜墓型,看见如意湖的睡莲就改了主意——"价格标在纸上,'值得'放在心里"。是啊,如意区的价格从来不是数字游戏,是帮家属把"让亲人舒服"变成具体的模样:一棵树、一寸湖水、一道刻痕,都在替思念找个安心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