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陪妈妈去祭扫外婆,出发前她抱着手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,手指划过去年清明的预约记录:“你说现在八达岭公墓还需要预约吗?去年我定了闹钟抢8点的号,今年会不会又要拼手速?”我笑着拿过手机——其实前一天我刚查过公墓的最新政策,正好借此机会跟她讲清楚。

现在要不要预约”这个问题,2024年八达岭人民公墓的答案是“需要,但更灵活了”。从年初开始,陵园调整了政策,实行“分时段预约+现场登记”双轨制:如果能提前规划,建议通过官方渠道预约,这样能避开高峰;要是临时有事没法提前安排,现场也能登记入园,只是周末或节假日可能需要稍等一会儿。预约的方式很简单,关注“八达岭人民公墓”公众号,点击底部“祭扫服务”里的“预约入口”,选好日期和时段(每天分四个时段,8:00-10:00、10:00-12:00、13:00-15:00、15:00-17:00),填写祭扫人身份证信息和被祭扫人墓位编号,提交后会收到带二维码的确认短信,到时候直接扫码就能进,不用再排队换票。

那天我们按预约的10:00-12:00时段到的,入口处没怎么堵,跟着指示牌走到墓区,路上遇到几个工作人员,戴着红袖章,见我们拿着东西,主动问要不要帮忙——陵园的服务比去年更贴心了。到外婆墓前时,妈妈蹲下来擦墓碑上的灰尘,我把带来的百合摆好——之前听说陵园有“纸钱换鲜花”的活动,本来想带纸钱的,后来换成了鲜花,既环保又安静。妈妈轻声说:“妈,我们来了,今年不用抢号,路上顺得很,你看,我还带了你爱吃的橘子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我忽然想起外婆生前总说“人老了,就怕麻烦”,现在这样的政策,倒真应了她的心意。

现在八达岭人民公墓还需预约吗-1

除了预约,还有几件事能让祭扫更顺。比如交通——自驾的话直接导航“八达岭人民公墓南门”,门口有停车场,不过高峰时可能要等10分钟左右;坐公交的话,从德胜门坐919路到“八达岭镇政府”站,再打个车10块钱就到,或者坐景区专线,但要注意末班车是下午5点;要是带老人来,尽量开车,因为陵园里的石板路有点滑,老人走久了会累。再比如携带物品——身份证和墓位证一定要带,入口要查;不要带明火、香烛,陵园里有免费的电子香烛机,就在每个墓区的角落;要是想给亲人带吃的,选那种不容易坏的,比如饼干、苹果,别带太烫的,毕竟陵园里温度不低。

还有些小细节能让心情更稳。比如错峰——上午9点到11点是绝对的高峰,墓区里挤得转不开身,不如选下午1点到3点,阳光没那么烈,人也少,能安安静静跟亲人说说话;陵园里有便民服务点,能借轮椅、雨伞,要是老人走不动,还能租电动代步车,就在入口左手边;要是找不到墓位,直接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,他们有墓位查询系统,报上名字就能带你过去,比自己瞎找强多了。

现在八达岭人民公墓还需预约吗-2

那天离开的时候,天开始飘点小雨,妈妈站在墓前又看了一眼:“妈,我们走了,下次再来,不用怕麻烦。”风里飘着松针的味道,我扶着她往出口走,路过兑换点,看见有人拿着纸钱换了一束菊花,笑着跟工作人员说“这样好,不会烧着树”。其实预约不预约的,不过是让这份心意能更顺利地到达——就像外婆生前总说“心意到了,比什么都强”,现在的政策,不过是把这份心意的路,铺得更平了一点。

走出陵园的时候,雨停了,天边泛起一点光。妈妈掏出手机,把预约记录删了,说:“下次来之前,我再提前三天约,省得你又要查。”我笑着点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