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母亲去朝阳陵园看外婆,出发前她攥着刚买的橘子站在玄关问我:“现在去还要预约吗?前两年清明都得提前一星期定闹钟抢名额,今年没听你提,可别到了门口进不去。”我赶紧翻出朝阳陵园的公众号——其实不止母亲,最近后台留言里问“朝阳陵园现在要不要预约”的人特别多,疫情后的政策变了,大家心里都没个准谱。
今天就把最新的情况说清楚:朝阳陵园现在日常不用预约,高峰时段需要。工作日全天、周末下午1点以后,还有非祭扫旺季(比如3月以外的月份),直接带身份证或者亲属关系证明就能进园;但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的法定节假日,或者周末上午9点到11点的人流高峰,以及陵园组织的集体追思、公益植树这类活动,必须提前预约。比如今年清明小长假,陵园每天放出2000个预约名额,就是为了避免园区里人挤人,保证大家能安安静静祭扫。
为什么要分情况?陵园的王主任跟我说,这是平衡了“便利”和“安全”。前两年疫情期间必须全员预约,是为了严格限流;现在防控常态化了,日常人流量不大,就把预约改成“按需启用”——周末上午之所以要预约,是因为那会子大家都想赶早,园区的停车位和祭扫区域容易满,提前预约能帮大家锁定位置,省得白跑一趟。我上周六上午去的时候,入口处有工作人员举着牌子引导:“预约的走左边通道,没预约的走右边登记。”右边通道也就排了5分钟,比前两年快多了。
要是需要预约,流程特别简单,3步就能搞定:第一步,关注“北京朝阳陵园”公众号;第二步,点底部菜单栏“服务中心”→“祭扫预约”;第三步,填好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,选日期和时段(高峰时段分9-11点、11-13点),同行人数最多填5人,提交后1分钟内就能收到确认短信。需要注意的是,高峰时段的预约得提前3天,比如想清明当天去,得提前3天的早上8点抢名额;要是临时去不了,一定要提前24小时取消,不然会被计入“爽约”名单,下次预约会受影响。
那没预约赶上高峰时段怎么办?别慌,陵园会留10%的临时名额,要是实时人流没超过上限,会开放临时通道,只需要扫个码登记信息就能进,但可能得等个10-15分钟。还有些便民小细节要提醒大家:不管约没约,都不能带明火(打火机、香烛)和易燃易爆物品,门口有安检;园区里有免费的鲜花兑换点,用冥币能换一束小菊花,既环保又有心意;要是有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,便民服务中心能借轮椅,提前跟入口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就行。
其实那天陪母亲进园后,我看她蹲在外婆的墓碑前,把橘子摆成小堆,又把带来的丝巾系在碑角,轻声说:“今年没排队,直接就进来了,你看这太阳多好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旁边有个小朋友举着鲜花跑过,园区里的玉兰花刚开,花瓣落在墓碑上——原来不管要不要预约,祭扫的核心从来都是心意。提前了解政策,无非是想让这趟行程更顺一点,把更多时间留给和亲人“聊聊”,而不是花在着急或者排队上。
下次去朝阳陵园之前,不妨先做两件事:要么查公众号的“近期通知”,要么打咨询电话(010-xxxxxxx)问问当天的人流——毕竟,让陪伴更从容,才是对亲人最好的告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