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市区沿着京藏高速向北,过了居庸关的叠翠峰峦,就能看见八达岭陵园的牌子——灰瓦白墙隐在松树林里,长城的烽火台在远处描着淡灰色的轮廓。很多来祭扫的人不会急着往回赶,不是怕堵车,是想多陪陪墓里的亲人:毕竟从市区过来要一个半小时,踩着夜色开车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,不如找个地方住下,让思念多停留一会儿。
园区门口的接待中心是最方便的选择,就在陵园大门东侧,标间价格大概260-300元。房间不大,却收拾得清清爽爽,窗户正对着一片油松林,风穿过松枝的声音像极了老人的絮语。值班的李阿姨认识不少老客人,看见熟脸会笑着把钥匙递过去:“还是给你留了阳面那间,你上次说喜欢晒得到太阳。”这里的早餐是简单的豆浆、油条和煮鸡蛋,李阿姨会把鸡蛋剥好壳,放在你手边——像极了妈妈从前的样子。
出了陵园往西走500米,沿着石板路转个弯,就能看见几家农家院。墙根儿爬着喇叭花,院子里摆着竹制的桌椅,风里飘着贴饼子的香气。王姐家的农家院是老客人常去的,标间150-220元,房间里铺着碎花床单,墙上挂着她自己绣的十字绣。她的拿手菜是熬小鱼贴饼子,小鱼是山涧里的溪水鱼,贴饼子的面是刚磨的玉米面,咬一口焦脆里带着甜。去年冬至我住在这里,王姐看我穿得薄,特意把自己的棉马甲拿给我:“八达岭的风扎骨头,别冻着。”
如果想住得更舒服些,延庆城区的连锁酒店是不错的选择。开车20分钟就能到,标间价格320-480元,有柔软的床垫和大大的落地窗,早上拉开窗帘,能看见远处的海坨山披着朝霞。适合带着老人或孩子来的家庭——毕竟陵园的台阶有些陡,老人爬完需要好好歇一歇腿。酒店的早餐很丰富,有现做的煎饼和热粥,孩子能吃到喜欢的蛋糕,老人能喝到温热的牛奶。
不过要注意,清明和冬至这两个祭扫高峰,价格会往上浮动100-150元。去年清明我朋友没提前订,农家院的标间涨到300元,还只剩最后一间朝北的。所以尽量提前7-10天预订,不仅能选到向阳的好房间,还能省个几十块。订民宿时一定要问清楚有没有暖气或电暖器——八达岭的春夜气温能降到5度以下,去年三月我住的那家,晚上把电暖气开到最大,才勉强裹着被子睡着。
其实住在这里的人,从来不是为了追求多奢华的享受。上次遇到一位张大哥,他说母亲去世三年,每年都来住两晚:“早上六点我就去陵园,晨雾里的松树像母亲当年在阳台种的那棵,我站在墓前,不说‘妈我想你’,就说‘妈,今天的太阳真好,你看照在你照片上了’。然后去王姐家吃碗豆腐脑,她问我‘加不加卤蛋?’,像母亲从前的语气。”
这些住宿的地方,像一个个温暖的口袋,装下了所有没说出口的思念。你花的钱,买的不是一张床,是一个能慢慢消化情绪的空间——在松树林里坐一会儿,听风穿过枝桠;在农家院的院子里发发呆,看蜜蜂落在月季上;或者在酒店的窗前喝杯茶,看远处的山岚慢慢散开。当你离开时,心里不再是沉甸甸的悲伤,而是带着温暖的力量——就像母亲从前拍着你的后背说:“走吧,日子还要往前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