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的风里总飘着松针和艾草的香,最近常遇到朋友问:想给去世的长辈选一处“能埋在花里”的归处,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葬怎么样?价格贵不贵?其实问这句话的人,大多不是在意数字本身——他们更想知道,这笔钱能不能换得一份“像亲人还在身边”的踏实。
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区藏在园区东南侧的银杏林旁,走过两排玉兰树就能看见。这里没有高耸的墓碑,只有一层一层错落的花床,每块花床都种着不同花期的植物:春天是粉白的樱花和紫蓝色的二月兰,夏天换成大朵的绣球和蜀葵,秋天是金黄的菊花和桂香,冬天有蜡梅的暗香裹着羽衣甘蓝的艳。负责养护的张师傅说,这些花都是选的“耐活、花期长”的品种,“得让每一季来的家属,都能看见花——就像亲人在说‘我挺好的’”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葬分几个档位,但每一档都裹着“看不见的用心”。基础款的花坛葬价格在1.2万到1.8万之间,包含的东西很实在:定制的陶土urn(可以刻上亲人的名字或生前的小习惯,爱养月季的陈奶奶”)、每年四次的专业鲜花养护(春分补苗、夏至浇水、秋分换花、冬至修剪),还有一个专属电子纪念码——扫一下就能调出亲人的老照片、生前的语音留言,甚至是家属后来添加的“今年孙子考上大学了”的消息。如果想要更有仪式感,升级款会加一个小型铜质铭牌(刻着“我们的花园”),或者选银杏树下的稀缺位置(能晒到上午的太阳,适合爱晒太阳的老人),价格大概在2.5万到3万左右。
其实选花坛葬,比价格更重要的是“能不能长久”。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只要家属愿意,养护会一直做下去——不会出现“第一年花团锦簇,第二年杂草丛生”的情况。上次遇到一位姓周的阿姨,她蹲在母亲的花坛前摘枯叶子,身边放着刚买的月季苗:“我妈生前总说‘等退休了要种一院子花’,现在这里的花比我家阳台的还旺。去年陵园给我发了条短信,说‘您母亲的绣球开了,来看看?’我那天站在这里,风把绣球花吹到我手背上,忽然就觉得,她真的在这儿。”
想起有次和陵园的负责人聊天,他说:“花坛葬的价格,从来不是‘卖一块地’的钱——是买‘每一年的花’,买‘有人帮你记得亲人的喜好’,买‘每次来都能看见熟悉的颜色’。”比如基础款里的陶土urn,是找当地陶艺师傅手工做的,不上釉,摸起来有粗陶的温度;比如每年的鲜花,都是从附近花农那里订的当季花,不是冷库货;甚至连花床的高度都有讲究——刚好到成年人的腰际,方便家属蹲下来整理。
昨天路过花坛区,看见一位穿藏青外套的大叔在给花床浇水。他说自己给父亲选了基础款花坛葬,1.5万的费用里包含了这些年的鲜花和养护:“我爸生前是中学的生物老师,总在阳台种月季。现在这里的月季每年开得比家里的还艳,陵园的师傅会帮着剪枝、施肥,我每次来,就像替我爸给花浇水——这钱花得值,因为我觉得他还在这儿,跟着花一起过每一年的春天。”
其实关于“价格贵不贵”的问题,答案从来不在数字里。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葬,贵的是“把亲人的习惯放进花里”的心思,是“让每一季都有重逢理由”的坚持。就像那位大叔说的:“比起一块冰冷的石头,我更愿意让父亲躺在花里——不是因为便宜,是因为,这才像他生前喜欢的样子。”
SEO描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