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清晨去中华永久陵园看一位去世的长辈,刚进大门就闻到桂香——不是门口的香薰,是陵园里那排老桂树飘来的。沿着石径往里面走,路过一片月季花坛,粉的、红的花挤着开,花瓣上还沾着露珠,旁边立着个小铜牌,刻着“陈淑兰女士之位”。守园的张叔说,这是去年家属选的花坛葬,阿姨生前最喜欢月季,现在每到春天,花比别处开得更艳。
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葬区在园区东南角,紧挨着樱花园和竹林,说是“葬区”,倒更像个被照顾得很好的小花园。这里的花坛用青石板围出两平米左右的方格子,土是园丁专门配的腐殖土,松松软软的像家里阳台的花土。家属可以选花种——有人选月季,因为老人爱养;有人选菊花,说要“采菊东篱下”的自在;还有人选多肉,说妈妈生前总在阳台摆一排肉肉。陵园会定期打理:春天剪枝、夏天浇水、秋天换耐寒花苗、冬天盖保温膜,连花肥都是发酵的有机肥,怕烧了花根。我蹲下来摸了摸花坛边的青石板,缝隙里长着几株三叶草,像谁偷偷撒的种子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张叔搬来小马扎坐下来聊。基础款花坛葬套餐大概8000到12000元,包括花坛20年使用权、第一年的花苗、定制铜牌(刻名字和一句心里话),还有一年四次园丁养护。如果想选靠近樱花园或竹林的位置,价格会高2000到3000元,因为那些位置光线好,花长得旺,家属来的时候能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晒晒太阳。附加服务比如每年固定换花种、加小摆件(比如老人的象棋或紫砂壶),费用几百到一千块不等。上个月有个刚工作的小伙子来,预算有限,张叔推荐了基础款菊花花坛,还帮着找了熟人刻铜牌,最后总共花了9000块,小伙子说:“这样妈妈就能住在有花的地方,我每个周末来浇浇水,像以前一样。”
旁边浇花的阿姨擦了擦汗跟我搭话,她母亲的花坛里种着红月季。去年母亲走的时候82岁,生前总说“死后不要埋土里,怪闷的”。选花坛葬时,阿姨特意选了母亲最爱的红月季,现在每次来就像陪妈妈在阳台浇花:“以前她总嫌我浇太多水,现在我每次都少浇点,张叔说花长得正好。”阿姨笑着指了指最艳的那朵,“你看这朵,比上次来开得大,肯定是妈妈喜欢。”风里飘来桂香,阿姨的声音轻下来,“其实价格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舒服。”
离开时路过樱花园,有个小朋友蹲在花坛边看蝴蝶,妈妈轻声说“别碰,那是奶奶的花”。原来花坛葬不是结束,是把思念种进土里,让它变成花、变成风里的香、变成每次来都能摸到的温度。中华永久陵园的花坛价格不贵,贵的是那份把生命温柔安放的心意——毕竟最好的告别,从来不是昂贵的墓碑,而是让爱的人永远活在春天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