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朝阳陵园的入口处。作为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境内的老牌陵园,这里的青石板路已经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银杏树上挂着刚泛黄的叶子,像给整个园区铺了层温柔的滤镜。很多人来这里,除了祭扫亲人,也想找一找那些藏在松柏间的名人墓——它们不是冰冷的墓碑,而是一段段活的历史,等着有心人去轻轻叩响。

朝阳陵园的整体布局像一片展开的叶脉,主路沿着地势缓缓向上,把园区分成了几个功能区。要找名人墓,最先该去的是位于西北侧的"英烈与名人纪念区"——这里的墓碑大多刻着烫金的名字,每一个都曾在某个领域发光发热。比如相声界的"小蘑菇"常宝堃,他的墓就在这片区域的第三排。1951年抗美援朝战场上,这位才29岁的艺术家倒在美军的空袭里,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牺牲在前线的文艺工作者。他的墓碑是用青灰色花岗岩雕的,上面刻着"人民艺术家常宝堃之墓",旁边紧挨着父亲常连安的墓——父子俩的名字挨在一起,像生前在舞台上的搭档那样亲密。常有相声迷带着快板来这里,悄悄唱一段《卖估衣》,风把声音吹得飘起来,仿佛能传到云端的相声园子。

再往西南方向走,穿过一片开着玉簪花的灌木丛,艺术名家区"。这里的墓碑设计更具个性,有的刻着京剧脸谱,有的嵌着电影胶片——陈强先生的墓就藏在这里。这位演了一辈子"反派"的老艺术家,墓碑上却刻着一张笑吟吟的脸:他穿着《红色娘子军》里南霸天的长袍,却弯着腰给小朋友递糖果。陈强生前说过,"反派越坏,越能让观众记住正义的好",所以他的墓前总摆着小朋友送的卡通玩偶,和鲜花一起叠成小小的山。负责清扫的阿姨说,每到清明,总有学表演的学生来这里背台词,"像跟老先生请教似的"。

其实找名人墓不用慌,陵园入口处就有免费的导览图,上面用红圈标出了主要名人墓的位置;要是还不清楚,门口的咨询台有工作人员会耐心指引——他们大多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,闭着眼都能说出某个人的墓在第几排第几号。只是要记得,这里是纪念的地方,说话要轻,脚步要慢,哪怕看到熟悉的名字,也别着急掏出手机拍照——风里飘着的桂香,墓前摆着的新鲜水果,比镜头里的画面更能传递敬意。

朝阳陵园名人墓地在哪里-1

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时,我坐在陵园门口的石凳上歇脚。旁边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抱着本《相声选》,说要找常宝堃的墓,"我们课本里有他的故事,我想告诉他,现在的相声还是很火"。风里突然飘来一段熟悉的唱腔,是有人在远处哼《白毛女》里的"北风那个吹"——原来陈强先生的墓前,又有人在怀念他演的黄世仁了。

朝阳陵园的名人墓从来不是"打卡点",它们是岁月给我们留下的钥匙。你沿着青石板路走过去,摸到的不是冰冷的石头,而是常宝堃说相声时的中气十足,是陈强演反派时的入木三分,是那些曾经照亮时代的人,以另一种方式,继续和我们站在一起。如果你也想来找这些纪念坐标,不妨选个秋日的清晨——风很软,桂很香,每一步都像在和旧时光握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