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昌平天寿山的余脉间,炎黄陵园藏在一片松柏林里——春天有玉兰花开满小路,秋天银杏叶落得像金毯子,不少北京人提起“身后事”,第一反应就是来这儿看看。最近常遇到来咨询的人,开口就问“这儿的墓地得花多少钱?”其实费用这事儿,不是翻个价目表就能说清的,得拆开了慢慢说,才明白每一笔钱花在哪儿。

炎黄陵园的费用主要是这几部分搭起来的:最基础的是墓位本身的价格,从几万块的“标准双穴墓”到二十来万的“艺术定制墓”都有。标准款大多是花岗岩材质,造型方方正正,刻着“先考先妣”的传统字样,符合老一辈的审美;定制款就有意思了——去年有位阿姨想给爱画画的老伴儿留个念想,设计师把墓碑做成了画架的样子,正面嵌着老伴儿生前画的牡丹图,旁边加了个小笔筒造型的浮雕,连刻字都是阿姨手写的“相伴五十载,画里再相逢”,这样的定制自然比标准款贵些,但阿姨说“这才像他活着的样子”。除此之外,还有墓碑刻字费,按字数算,每个字几十块;20年的管理费大概是墓位费的5%-10%,主要用来养园区的绿化、安保和日常维护——比如门口的保安24小时值班,园区里的松柏每半年剪一次枝,这些都是管理费的用处;要是需要陵园帮忙办下葬仪式,比如引导车辆、布置鲜花、念一段祭文,费用大概几千块,看具体要多少环节。

要说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,首先是“位置”。园区中心靠近喷泉的“景观位”最受欢迎,因为“背靠青山,前有活水”,站在这儿能看见远处的山尖儿,价格比边缘区域贵30%左右;靠近入口的墓位也不便宜,毕竟祭祀的时候不用走太远,尤其适合年纪大的长辈——上周有位大爷说“我腿不好,走两步就累,选个近入口的,以后来看老伴儿不用麻烦孩子扶”。然后是墓型,双穴墓比单穴墓贵1-2万,毕竟占的地儿大;艺术墓比标准墓贵,贵在“定制化”——比如有人要给爱下棋的老爸做个带棋盘的墓碑,得找设计师画图纸,找工匠雕浮雕,这些功夫都得算钱。还有材质,汉白玉的墓碑摸起来细腻,颜色白得透亮,比花岗岩贵一倍还多,不少人觉得“汉白玉有面子”,但其实花岗岩更耐风吹日晒,下雨下雪都不怕裂,性价比更高。

炎黄陵园墓地费用价格-1

选墓位这事儿,其实不用盯着“贵的”看,得选“对的”。要是预算有限,选个靠近小路的经济型双穴墓就行,只要采光好、不偏僻,祭祀的时候搬个花筐也不累;要是想有点儿“心意”,不用选全定制的艺术墓——比如老妈生前爱养多肉,就在标准墓前砌个小花槽,种上她最爱的桃蛋,也就花几千块,比定制墓划算多了。还有件事儿得记牢:一定要选合法陵园,炎黄陵园是昌平区民政局批准的经营性陵园,产权和管理费续期都有保障,这比什么都重要——毕竟买墓位不是买衣服,得管一辈子的事儿。

昨天在园区里遇见个阿姨,蹲在墓前擦墓碑,碑上刻着“爱妻李淑兰之墓”,旁边摆着一盒稻香村的枣泥糕。阿姨说“她生前最爱吃这个,每周我都来送一盒”。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落在碑上的刻字里,我突然懂了:大家来炎黄陵园不是为了“花多少钱”,是为了这儿的“温度”——园区里没有冷冰冰的水泥地,每棵树都有人修剪,每座墓前都有新鲜的痕迹,连保安都会跟常客打招呼“阿姨又来啦?”。费用是数字,可思念是活的,能找着一个让思念落地的地方,才是最金贵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