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来得慢,等西山的银杏叶染成金,长安街的国槐落了一地碎黄,我才想起去福田公墓看外婆。穿过西五环的车流,转过香山路的转角,一片松柏掩映的朱门就是福田——不像想象中肃穆,倒像个藏在城市里的园林,风过处有银杏叶飘在墓碑上,像外婆从前给我叠的纸船。看门的师傅认识我,笑着指了指东边的甬道:"您外婆的碑前,我早上刚浇了桂花,这两天要开了。
很多人问福田的价格,其实和它的样子一样,既有规矩,也带着点人间的热乎气。作为北京老牌的经营性公墓,福田的定价从来不是"一刀切"——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树葬和花坛葬,价格在1万到3万之间。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只立一块掌心大的铜牌,刻着名字和生卒年,春天松针抽新绿,夏天能遮点太阳;花坛葬更巧,骨灰和着花肥埋进月季丛,每年五月,墓碑旁的月季开得艳,像给亲人戴了串花。要是想要传统立碑,选择就多了:普通的花岗岩碑位大概5万起,位置在边缘的甬道旁,能看见远处的香山路;要是选靠近中心水池或者能望见西山轮廓的"好位置",价格会到10万以上,还有客户定制汉白玉碑,刻着家族的家训,甚至把老人生前的书法拓在碑上,这样的碑位价格就看细节,一万两万的浮动都有。
除了墓型本身的费用,还有些"细枝末节"要算清楚。比如每年的管理费,大概是墓价的1%,5万的墓每年500块,一次交20年;刻字是一块钱一个字,要是想加彩色瓷像,得额外付几百块,工作人员会帮着调照片的亮度,说"要让老人家看起来精神";安葬的时候有服务费,1000块左右,包括布置墓穴、放骨灰盒、封穴,要是家属想自己动手放骨灰,工作人员也不拦着,会站在旁边递手套,说"慢慢来,不急"。这些费用福田都写在合同里,白纸黑字,不像有些公墓先报个"低价吸引",等签了合同再一堆"额外收费"。
其实很多人选福田,不是冲着"便宜"来的,是冲着"安心"。上次碰到个姓陈的阿姨,每周三都来,背着个布包,里面装着先生爱吃的炸酱面。她说先生生前是公交司机,跑了20年香山路的线,退休后每天都要去福田门口的小馆吃碗炸酱面,说"闻着这味儿,就像还在开车"。现在先生葬在福田,阿姨坐公交来,公墓的电瓶车师傅看见她就喊"陈姨,我送您到3排"——电瓶车是免费的,专为腿脚不好的老人准备。还有个刚工作的姑娘,选了树葬给奶奶:"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在西山捡橡子,她总说'等我老了,就埋在橡树下,看你长大'。"现在奶奶的树旁,姑娘种了棵小橡子苗,说"等它长大,就能替奶奶看我结婚了"。
福田的价格不是北京最低的,但也绝不是最高的。它的"贵",藏在每一棵修剪整齐的松柏里——师傅说"这树要剪得疏,让阳光能照到墓碑";藏在每一次免费的电瓶车接送里——司机师傅记得每一位常客的名字;藏在工作人员帮着种的桂花里——因为我去年说过"外婆爱闻桂花香"。在北京这样的城市,能找个地方,让亲人留在熟悉的风里、熟悉的景里,让活着的人想起他们时,不是对着冰冷的墓碑哭,而是能摸摸松针、闻闻桂香,像从前那样"唠两句",这样的价格,大概就是最实在的"值得"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