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陪母亲去金山陵园看墓地,她站在松柏道边揉了揉眼角:“要是能买个永久的,我和你爸以后就不用麻烦你了。”我知道她的顾虑——很多人选墓地时,第一个问的就是“是不是永久性”,好像只有这两个字,才能把对亲人的牵挂稳稳接住。但金山陵园的工作人员笑着摇头:“阿姨,我们不是‘永久产权’,但您可以长期使用,只要按国家规定续期就行。
其实这不是金山陵园的“特例”,而是所有合法经营性公墓的“共识”。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,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所有,陵园作为经营者拿到的只是土地使用权,而非所有权。金山陵园作为当地民政部门备案的正规陵园,土地使用权期限和国家规定的经营性公墓一致:20年一个周期。工作人员解释得很通俗:“就像租房子,租期到了再续,只要房子还在,你就能接着住——我们的‘房子’是墓位,只要陵园合法存在,你就能一直用。”
为什么大家会对“永久性”有执念?说到底是传统观念和信息差在作祟。我们总觉得“买墓地”是“买一块永远属于亲人的地方”,但其实很多人混淆了“长期服务”和“产权所有”。去年有位张叔来办续期,一开始有点急:“我十几年前买的时候,没人说要续期啊?”工作人员翻出当年的合同,指着条款说:“您看,这里写了‘使用权20年,到期可续’——可能当时您没注意。”张叔仔细看了看,笑了:“嗨,我以为是买一辈子,其实续期也不麻烦,只要你们在,我就能继续来看我老伴。”后来他成了“义务宣传员”,碰到有人问“是不是永久”,他就说:“不是,但续期简单,比那些没证的陵园稳多了。”
金山陵园能攒下这么多“回头客”,靠的从来不是“永久”的噱头,而是扎扎实实的服务。园区里的每一条路都扫得干干净净,每座墓碑的青苔都会定期清理;清明时会搭遮阳棚,给家属递温水;甚至有位家属说,母亲的墓碑刻错了一个字,工作人员当天就重新刻了一块,没收额外费用。还有那片樱花园——每年春天,粉白的花铺满山坡,很多家属会带着孩子来,说“奶奶在这里看樱花,肯定高兴”。这些细节,比“永久”两个字更能让人安心。
其实选墓地,选的是“放心”:放心陵园不会突然消失,放心亲人的墓位能被好好照顾,放心自己想他的时候,有个地方能坐一坐。金山陵园没有承诺“永久”,但它用20年又20年的续期模式,用日复一日的维护,用民政部门的监管,给了家属最实在的“长期保障”。就像母亲后来念叨的:“其实续不续期无所谓,只要这里的树还在,花还开,我和你爸的墓位还在,就行。”
说到底,亲情从不是“永久产权”能衡量的——它是每一次扫墓时的一束花,每一次想起时的一声“爸”“妈”,是金山陵园里永远常青的松柏,和永远有人打扫的台阶。那些关于“永久性”的疑问,最终都会变成一句:“只要这里在,我们就安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