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通惠陵园藏在京郊的山坳里,松枝上的露水滴在青石板路上,沿着主路走三百米,就能看见刻着“通惠”二字的汉白玉石牌——这处在北京东边守了二十多年的陵园,最近又更新了2024年的墓地价格表,不少人握着子女的手来问:“今年的价钱,比去年涨了多少?
其实通惠陵园的价格从来不是“一刀切”,就像园子里的树有松有柏,每块墓地的价钱都藏着“小心思”。最直观的是位置——靠近主路的“福泽区”,能听见山风穿过松涛的声音,价格比靠山后的“静思区”贵三成;然后是墓型,传统汉白玉立碑雕着莲花云纹,成本里要算上石材重量,而去年新推的“生态树葬”,把骨灰埋在银杏树下只立小铜牌,价格不到立碑的三分之一;还有材质,山西黑花岗岩比普通芝麻灰贵一千五,因为这种石头经得住北方风刮日晒,十年不泛白。
翻开通惠2024年的价格表,最便宜的是“生态草坪葬”,每穴9800元,在园子里的“绿心区”,草坪像绒毯,春天开二月兰,不少年轻人选这个:“我妈爱花,这儿每年能看得到花。”中端的“福泽区”立碑,0.8平方米的面积,价格在4.5万到6万之间,是卖得最好的区间——既有传统仪式感,又在普通家庭承受范围内;高端的“尊享区”是带独立围栏的家族墓,能葬三到五人,价格从12万起,最高到20万,选这儿的人说:“一家人凑个整,逢年过节能坐下来陪老人说说话。”王经理说今年价格涨了5%,主要是石材和人工成本涨了:“山西黑花岗岩去年一吨3000元,今年涨到3500元;刻碑师傅工钱也涨了200元一天。”但生态葬没涨,还加了“银杏葬”“国槐葬”新选项,想让更多人有合适的选择。
买墓地得把“身后事”想清楚。通惠的业务员都会提醒:“先看产权,使用权20年,到期每年交墓价1%的管理费;再看服务,免费保洁每月擦碑,代祭服务一年800元;手续要带死亡证明、火化证和身份证,最好提前预约,周末要排队。”昨天碰见张阿姨,她摸着“福泽区”的碑说:“我家老头爱听戏,选这儿离主路近,带小音箱来他能听见《空城计》。”业务员没催,反而指着碑后的松树说:“这棵松五年了,现在两层楼高,能替您守着叔叔。”风把张阿姨放在碑台的桂花糕香味吹起来,飘到银杏树下——原来墓地不是冰冷的石头堆,是活着的人给逝者留的“家”,价格表上的数字,不过是把这份“家”的重量,换算成能摸得着的钱。
接待室的价格表还挂在墙上,玻璃贴着“最新”红标签,旁边放着园区地图。有人指着“绿心区”问:“能种波斯菊吗?”业务员笑:“明年春天就种,比二月兰还好看。”风从窗外吹进来,翻起价格表的边角,露出后面一行小字:“让每一位逝者,都有处安心的归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