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和闺蜜小晴喝茶,她红着眼眶说,爸爸走后,选葬式成了全家最犯难的事——传统墓地动辄十几万,她刚买了房压力大,可又不想委屈了爸爸。我突然想起去年陪同事去八达岭陵园选的花坛葬,赶紧跟她聊起那段经历。

八达岭陵园的花坛葬不是大家想的“简单埋了”,而是把骨灰和花肥混合,种在专门规划的花坛里,上面种着四季轮换的鲜花。每块花坛都有专属的小纪念牌,刻着亲人的名字和一句私语——同事给妈妈选的是月季坛,因为妈妈生前最爱在阳台伺弄月季,现在每到初夏,花坛里的月季开得热热闹闹,粉的、红的挤在一起,就像妈妈蹲在阳台浇花的样子。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我特意翻出当时拍的价目表——八达岭陵园的花坛葬价格大概在3-5万元区间,包含20年的基础管理费、每年四次的鲜花更换(春有樱花、夏有月季、秋有菊花、冬有腊梅)、定制纪念牌的刻字服务,还有陵园提供的免费追思小场地。对比市区传统墓地动辄十万起步的价格,这个预算对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,或是像小晴这样刚承担家庭压力的人来说,确实松快很多。而且费用是一次性交清,没有隐性消费——工作人员明确说,20年后如果想续租,每年只需要交几百块的维护费,比传统墓地每年几千的续租成本低了不少。

北京八达岭陵园花坛葬价格-1

除了价格实在,八达岭陵园的环境和服务才是最让家属安心的。陵园就在八达岭长城脚下,从市区开车过去大概一个半小时,沿途都是山清水秀的风景,不像有些陵园偏远得让人犯愁。花坛区规划得很贴心,每排花坛之间留了窄窄的石子路,旁边种着高大的油松,走进去没有传统陵园的压抑感,倒像逛一个安静的社区花园。去年陪同事去的时候,正好碰到工作人员在浇花,他说每天都会巡查花坛,除了浇水剪枝,还会把纪念牌擦得干干净净——“这些牌子都是家属的牵挂,得擦亮点”。更暖心的是,每到清明节、中元节,陵园会主动给家属发照片:比如同事妈妈的月季坛,清明节那天工作人员系了条米黄色的丝带,花瓣上还带着露水,照片里的花坛像刚被妈妈收拾过一样。

后来我才明白,选花坛葬从来不是“退而求其次”的选择,而是一种更有温度的告别。小晴听我说完,摸出手机翻爸爸的旧照片——照片里爸爸站在八达岭长城上,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手里举着根煮玉米。“爸爸生前最爱爬长城,每次去都要带两根玉米回来给我吃”,小晴说,“要是能把他放在长城脚下的花坛里,每年春天我去看他,顺便爬爬长城,就像爸爸还在陪我一起走”。是啊,生命的终点从来不是“埋在地下”,而是变成风里飘来的花香,变成枝头绽放的花朵,变成每一次想起时,心里突然涌上来的那股温暖。

昨天小晴发微信给我,说已经和家人去八达岭陵园定了花坛——选的是爸爸最爱的菊花坛,纪念牌上刻着“老爸,以后我们一起看长城的花”。她拍了张照片,花坛里的菊花刚冒出嫩绿色的新芽,旁边的油松挺着腰杆,远处能看到长城的烽火台。我盯着照片看了好久,突然想起同事说过的话:“每次来这里,不是‘扫墓’,是‘看妈妈的花’。”原来最动人的告别,从来不是豪华的墓地,而是让亲人的名字,永远开在春天的风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