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窗户时,我合上了没看完的书——朋友前一天说“九公山的风里有长城的回声”,于是决定去寻那个“藏在山褶里的地方”。
要找九公山长城纪念林,不用记冗长的门牌号,先把“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兴隆城村”刻进心里。这个偎着黄花城水长城的小村子,像块被山抱着的暖玉——你要是去过黄花城,沿着怀黄路往西北开,路过卖山核桃的摊子,路过飘着炊烟的农家院,再看见路边松树上挂着的“九公山”路牌,字的边缘沾着松针,就知道,到了。
自驾的路线像“跟着风景走”。从市区上京承高速,13号出口“北台路”下来转怀黄路——这路像系在山腰间的丝带,左边是黛青色的山,右边是铺着金黄色玉米的田埂,栾树的小灯笼果飘在风里,偶尔会有村民挑着筐走过来,筐里的板栗还带着泥土的腥气。过了渤海镇政府,看见“兴隆城村”的红漆牌子时放慢车速,松涛声会先钻进车窗,接着就是纪念林的原木大门,门楣上的“九公山长城纪念林”几个字,像山亲手写的问候。
要是选公共交通,也能“摸”到这份安静。从东直门坐916快到怀柔汽车站,转H23路公交,终点就是“兴隆城村”。下车往山上走,青石板台阶缝隙里长着三叶草,偶尔有花蝴蝶停在你鞋尖——别着急,五分钟的路程,山会用松针和草香引着你。等看见围墙上爬着的牵牛花,紫色小喇叭朝着太阳吹,纪念林的入口就到了。
站在纪念林里,才懂“长城回声”的意思。抬头往东望,黄花城长城的烽火台立在对面山尖,墙砖上的青苔像岁月织的绒毯;低头看脚下,银杏叶正黄得透亮,风一吹就飘下来几片,落在石凳上、碑前的菊花瓣上,像谁寄来的温柔信笺。往里走几步,能听见溪水声——从山后流下来的泉水,顺着石渠绕着纪念林转半圈,水里飘着枫叶,像撒了一把秋天的诗。
那天我没急着逛,就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晒了半小时太阳。旁边有位阿姨在捡银杏叶,说是要夹给病逝的老伴:“他以前总说要陪我看长城,现在终于来了,连叶子都要带回去做纪念。”风里混着松脂和菊花的香,忽然觉得“地址”从来不是冰冷的坐标——它是怀黄路的栾树影,是H23路的报站声,是长城脚下的烽火台,是所有能让记忆“落地”的线索。
离开时回头望,纪念林的大门在夕阳里泛着暖光,银杏叶还在飘,风里传来远处兴隆城村的鸡叫。导航里的数字早被我抛在脑后,因为我已经顺着山的脉络,摸到了这个“藏在长城脚下的地方”——它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,是风里的松涛,是叶上的阳光,是每一个想要“找到”的人,都能听懂的,山的语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