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掠过温泉墓园的松柏时,很多人正攥着手机对着屏幕犯愁——想赴一场和故人的“约会”,第一步却卡在了“怎么进”。其实墓园的预约流程没想象中复杂,不过是把“上门”变成了“提前说一声”,为的是让每一次探望都能安安静静,不用挤在人群里对着墓碑叹气。
打开微信搜“温泉墓园”官方公众号,首页底部的“入园预约”按钮藏得并不深,点进去就是预约界面。要填的信息得写实:姓名得和身份证一致,不然核对通不过;预约时间要选准,比如下周六上午9点,别误选成下午——墓园下午5点就闭园了;随行人数最多填3个,超过的话得再开一个预约号;最关键的是“亲属关系证明”,要么传骨灰寄存证的照片,要么填墓碑上的编号,毕竟,这是只属于你们的“私人时间”,得守着点规矩。提前3天预约就行,每天限额500人,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,得提前5天动手,不然页面准弹出“今日预约已满”,只能改日子。
常有人问,家里老人没学过智能手机,总不能让他们白跑。别急,入口处的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帮着现场录入,带好身份证就行——毕竟,谁都有不会用手机的时候,总不能让孝心卡在路上。要是预约了突然有事,提前一天在公众号里点“我的预约”取消,系统会自动释放名额,不用额外打电话,省了不少口舌;要是改时间,直接重新约就行,不用删了再填,挺省心的。还有人问,临时来的能不能进?除非是紧急情况,比如骨灰安放,不然得等预约名额——毕竟,安静是对故人最好的尊重。
预约成功的短信别删,那条带二维码的消息是入园的“通行证”。到了入口,先扫二维码,再刷身份证,两步就能进去。记得带好预约时填的亲属关系证明,比如骨灰寄存证,有时候工作人员会抽查——不是不信任,是怕有人误闯了别人的“小世界”。园子里不让烧纸,入口处有免费的环保焚烧袋,装着纸钱扔到指定的焚烧炉里就行;鲜花不用拆包装,每排墓碑旁都有金属花架,把花放上去,风一吹,花瓣不会乱飘;要是带了小孩,别让他们跑太快,松柏间的小路有点滑,慢点儿走,才对得起这满园的安静。
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是门槛,是给故人的“安全感”——你慢慢来,我们帮你留着那方安静的角落;你想他,我们帮你守着那缕未散的牵挂。毕竟,探望从来不是“说走就走”的旅行,是要带着心去的,提前“说一声”,不过是让这份心,更稳一点,更暖一点。比如有人第一次预约时慌慌张张填错了墓碑编号,赶紧在公众号里找“在线客服”,客服回复得很快,教着重新上传照片;有人忘了提前取消预约,第二天特意跑过来道歉,工作人员笑着说“没事,下次记得就行”——这些小细节,才是预约流程里最暖的部分。
有时候会想,墓园为什么要搞预约?后来见多了清明时的人群拥挤,见多了有人对着烧纸的烟雾咳嗽,才明白:预约不是为了限制谁,是为了让每一个来探望的人,都能有足够的时间,蹲在墓碑前,好好说一句“我来了”。不用挤着抢位置,不用急着赶时间,风里有桂香,耳边有鸟鸣,这样的探望,才像故人想要的“见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