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说起身后事的归处,很多人会想起昌平天寿山脚下的景仰园骨灰林。这里没有传统陵园的疏离感,满山松柏裹着四季的花海,倒像个“藏着思念的园子”。不少家庭规划身后事时,最先问的就是景仰园的价格——毕竟要找的不只是个安放处,更是能接住思念的“家”。
景仰园的价格,先看安葬类型。年轻人爱选的树葬3万起步,比如碧松区的侧柏葬,骨灰龛藏在树穴旁的生态石下,一棵树就是一个“新家”,既保留了“入土为安”的老传统,又让生命以树的模样接着活。喜欢花的选玉兰区花葬,5万左右,骨灰和花种一起埋进花池,来年月季开时,思念也跟着发了芽。这些生态葬便宜,一是土地用得省,二是符合“绿色殡葬”的趋势,预算有限但想要意义的家庭,选这个正合适。

要是更偏向传统骨灰安放,骨灰林穴位是主流,8万到20万不等。迎松区的标准位挨着主路,交通方便,汉白玉立碑刻字加基础安葬服务都包含,8万就能拿下;望岳区能看天寿山远景,位置更静,碑型升级成花岗岩卧碑,防腐蚀耐晒,得15万以上。家族墓30万起,能放6位亲人,还有独立庭院和景观树,园区给做定制追思——清明摆鲜花、忌日点烛光,这些服务让家族墓不只是安息地,更像个“家族故事馆”。
价格还有些细节影响。比如碑材,汉白玉比花岗岩贵30%,因为纹理细刻字清楚;位置上,园区中心的“近路位”比边缘贵5万,拜祭方便;选“终身维护”每年多交1000块,工作人员定期擦碑、剪草,不用家人跑。其实很多人选景仰园,不只是价格合理,更因为这里“暖”——有免费刻名字的思念墙,每个月第一个周末有志愿者拉小提琴追思,连保洁阿姨都会帮着整理碑前的鲜花。这些看不见的“温度”,比价格数字更让人安心。
说到底,景仰园的价格不是“死数”,是“按需搭的积木”。有人选3万的树葬,想和爱人变成并肩的松柏;有人选15万的望岳区,想让父母能看山;有人选30万的家族墓,想把祖孙三代的故事攒在一起。最对的选择从来不是最贵的,是能装下所有想念的——就像景仰园门口写的:“不是终点,是另一段陪伴的开始”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