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清晨的天慈墓园飘着桂香,我拎着妈妈熬的小米粥陪她去看外婆。刚把粥碗放在墓碑前的石台上,就听见隔壁墓区的张婶蹲在地上拔草时的嘀咕:“我家老周的墓是2010年买的,是不是快到20年了?昨天听小区阿姨说墓地到期要迁走,这可怎么好?”旁边擦碑的李叔直起腰接话:“我也犯愁呢,上次去服务中心问,人家说不是‘到期收走’,是续期——可续期到底怎么弄啊?

其实关于天慈墓园的墓地使用年限,我去年帮妈妈续期时刚好摸清楚了门路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里就有规定:“公墓墓穴的使用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”,但这个“20年”不是“保质期”,而是“使用周期”——就像你租房子签一年合同,到期了可以再续,墓地也是一样的道理。天慈墓园的管理员王阿姨端着保温杯站在银杏树下解释:“我们这儿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,是‘墓穴使用权每次期限20年’,重点是‘每次’——到期了续就行,不是让你迁走。”

我去年秋天去续期时,亲身体验了整个流程。服务中心的姑娘翻着我的购墓合同说:“阿姨,您的墓到明年3月到期,我们提前3个月就会通知。”她指了指电脑上的提醒列表:“先是打预留的手机号,打不通就寄挂号信,再联系不上,就把名字贴在服务中心门口的公告栏里。”手续简单得超出预期:带身份证和原合同,签一份《墓穴使用权续期协议》,费用是20年的使用费加每年50块的管理费——算下来20年总共才一千多块,比我想象中轻省太多。王阿姨在旁边补充:“上次有个小伙子在外地工作,我们打他旧手机号是空号,后来通过他老家的村支书才联系上,他赶回来续期时说‘幸好没误了,不然我爸的墓要是被处理了,我得后悔一辈子’。”

最让大家纠结的“产权”问题,其实是个误会。很多人以为“买墓地”是买了块地的所有权,其实根据法律规定,墓地的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,咱们买的只是“使用权”——就像你租房子住,有权利住在里面,但房子不是你的。天慈墓园的销售经理说:“我们从来不会说‘卖墓地’,而是‘提供墓穴使用权’,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,就是怕误导大家。”至于“能不能一直续期”,答案是肯定的——只要家属愿意,就能一直续下去。王阿姨说她在天慈做了12年,见过续期次数最多的是一位80岁的老奶奶:“她1999年给老伴买的墓,每年清明都来续,现在都2023年了,墓碑还是好好的,上面的照片都被擦得发亮。”

天慈墓园墓地使用年限-1

还有个谣言得澄清:“20年到期不续就会把骨灰迁走”。其实不是——天慈的规定是,若联系不上家属超过1年,才会按照无主墓穴处理,但处理前会登报公示3个月,确认没人认领才会移到公益墓区。王阿姨说:“这么多年来,我只见过两例无主墓,都是家属移民国外断了联系的,大部分家属都会按时续期——谁愿意让亲人的骨灰不安稳啊?”

离开天慈时,我看见一位穿藏青色外套的大叔蹲在墓碑前,把刚买的百合插进花瓶。风掀起他的衣角,吹过碑上的“爱妻周秀兰”几个字。他抬头看见我,笑了笑说:“我每年都来续期,虽然她走了15年,但这儿就是她的家,我得守住。”阳光穿过银杏树的缝隙洒在他身上,墓碑上的照片里,阿姨笑得温柔。

原来天慈墓园的“使用年限”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。它是服务中心姑娘提醒“记得更新手机号”的贴心,是王阿姨端着保温杯解释“不是赶人”的温暖,是大叔每年准时来续期的执念——是我们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