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我刚跨进通惠陵园的大门。门柱上的铜锁泛着旧旧的光,旁边的告示牌不是生硬的"禁止烟火",而是用毛笔写的"天干物燥,小心火星,咱们一起护着这儿的树",字里带着点烟火气的温柔。穿藏青色制服的大姐笑着迎过来,手里举着个手绘的引导牌,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小菊花:"姑娘是去松鹤区吧?沿着左边的青石板路走,第三个岔口右拐,路旁边有棵老槐树,树洞里塞着小朋友画的太阳,很好找。"她的声音里没有疏离感,像邻居阿姨提醒你"慢点儿走,路滑"。
青石板路缝里冒出几株三叶草,叶片上的晨露滚到脚边,没沾到裤脚。松鹤区的牌子是木质的,刻着松枝图案,边缘磨得发亮,像被很多人摸过。每排墓碑之间留着够两个人并肩走的距离,不会挤得人喘不过气。第三排最里面的墓碑上摆着个陶瓷京剧脸谱,是《贵妃醉酒》里的杨玉环,釉色还亮着,旁边压着张纸条:"爸,您最爱的《贵妃醉酒》,我刻了张CD,藏在脸谱后面了,您要是想听,就叫我,我给您放。"旁边另一块碑上,摆着盆多肉,叶片肥嘟嘟的,花盆上写着"奶奶的小肉肉",应该是小孙子种的,土面还松着,像刚浇过水。
走到兰园时,遇到个穿浅蓝马甲的小姑娘,蹲在碑前擦字。她的袖子卷到胳膊肘,连碑缝里的灰尘都用棉签挑出来。旁边站着位白发老太太,手里攥着束小菊花,递过去一瓶矿泉水:"姑娘,歇会儿,我儿子在外地,要是没你帮忙,我这老胳膊老腿儿哪能擦这么干净。"小姑娘接过水笑:"阿姨,您别客气,下次来提前打个电话,我帮您留着抹布。"园区入口的免费鲜花兑换点,摆着整整齐齐的小菊花,花瓣上还带着水珠,工作人员说:"这是早上刚从花棚摘的,不金贵,但新鲜,要是您想给亲人带点什么,拿一束去。"

怀恩亭在园区西北角,是个盖青瓦的小亭子,柱子上挂着串红绳系的铜铃,风一吹就"叮铃"响。亭子里的厚留言簿,封面是仿旧宣纸,翻开第一页是小朋友用蜡笔画的太阳:"爷爷,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,写在太阳旁边,您能看到吗?"第二页是年轻人的字迹:"妈,我买了套房子,客厅窗户朝东,像您以前住的那间,留了间小房间放您的缝纫机,您要是想做衣服,就来缝,我帮您穿线。"第三页是幅简笔画的猫:"小白,你在那边有没有小伙伴?我把你的饭碗放在阳台,每天倒猫粮,想我了就来梦里蹭蹭我。"
清明下午的追思活动,工作人员在小广场摆了河灯和信纸。穿黑裙子的姑娘拿着信纸站在台阶上,声音有点哑:"爸,去年带您看的樱花今年更盛了,照片贴在信后面,您要是想赏樱,就叫我,像以前那样,您走前面,我踩您的影子。"她把信塞进彩纸折的河灯,轻轻放进小池塘,河灯顺着水流飘远,灯光晃出细碎的光。旁边有人跟着念自己的信,有人默默抹眼泪,有人抱着河灯发呆,没有喧哗,只有风里飘着的桂花香,裹着所有没说出口的想念。
离开时天快黑了,风里飘来远处的饭香,像妈妈喊"吃饭了"的声音。回头看通惠陵园的大门,铜锁已锁上,旁边告示牌多了张便签:"今天辛苦大家了,明天天气好,来的时候带件薄外套。"落款是"陵园小王"。其实这里从来不是"终点",是思念的栖息地——是青石板路的三叶草,是墓碑上的京剧脸谱,是留言簿里的太阳,是河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