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跟着小棠往怀柔开——这是这个月第三次陪她找归山陵园的路。她怀里抱着个玻璃罐,装着刚熬好的桂花糖,糖霜沾在罐口,被阳光晒得发黏,像奶奶以前给她梳的麻花辫上的蝴蝶结。

"上次导航导到养殖场后头,绕了半小时才找着。"小棠戳了戳手机屏幕上的地图,指尖停在"怀黄路"那行字上,"得记准:京密路转怀长公路,过了桥梓镇政府,再走三公里怀黄路,看见青石门牌就对了——别信导航的'捷径',那都是坑。"她说话时咬着下唇,像小时候跟奶奶撒娇要糖吃的样子。

往陵园去的路铺着柏油,两边的老槐树把枝桠伸到路中间,像搭了个绿帐篷。路过苹果园时,小棠突然喊"停车",拽着我往园子里跑。九月的苹果挂在枝头,红得透亮,她踮着脚摘了两个,擦都不擦就塞给我一个:"奶奶以前种的苹果就是这味儿,酸得眯眼睛,却越嚼越甜。"我咬了一口,果然酸得皱眉头,却看见小棠蹲在树底下,把苹果放在手心里,对着树说:"奶奶,我摘了苹果,等下给你带过去。"

北京归山陵园地址-1

再往前开,看见"桥梓镇文化广场"的红路标时,小棠赶紧打转向灯:"从这儿拐进去,别再往前!"广场上有几个老人在打太极,看见我们的车,有个穿蓝布衫的大爷直起腰喊:"小棠?又来看你奶奶啦?"小棠笑着点头,按了按喇叭:"王大爷,下次给你带奶奶腌的萝卜!"王大爷摆手:"快去吧,你奶奶准等急了。"

青石门牌出现的时候,阳光正好穿过云层,照在"归山陵园"四个鎏金大字上。停车场在门口东边,小棠熟门熟路地停进去,说"这儿离银杏区近,奶奶怕我走累"。我们抱着桂花糖和苹果往里面走,路上遇见保洁的李阿姨,她擦着墓碑抬头笑:"来啦?你奶奶碑前刚有个阿姨放了野菊花,说是你奶奶以前给她送过腌菜。"小棠蹲下来,摸着碑上的字,把桂花糖放在碑前:"奶奶,我没绕路,这次找着了。"

风里飘着银杏叶的香气,我站在旁边,看见小棠把苹果切成小块,摆成奶奶生前爱的样子。远处的山雾散了,露出青灰色的山尖,像奶奶以前织的毛线帽。小棠突然说:"其实我不是怕找不着地址,是怕忘了这条路——路上的苹果园,王大爷的太极,李阿姨的野菊花,这些都是奶奶留在世上的痕迹。"

北京归山陵园地址-2

那天离开的时候,我们沿着原路返回,路过向日葵地,小棠下车摘了两颗向日葵,放在副驾座上。她说:"奶奶生前爱嗑瓜子,下次来的时候,要把瓜子剥好,放在她的手里。"风把向日葵的花瓣吹起来,落在我的腿上,我望着车窗外的山,忽然懂了:所谓的地址,从来不是一串数字和路名,而是藏在每一个转弯里的回忆——槐花香、苹果甜、王大爷的招呼、李阿姨的野菊花,这些都变成了路标,指引着我们,一次又一次,走向那个想念的人。

其实后来我自己也去过一次归山陵园,不是为了谁,就是想看看那条路。我按照小棠说的路线走,果然看见苹果园的果子挂在枝头,看见王大爷在广场打太极,看见青石门牌下的阳光。那天风很大,吹得银杏叶落了一地,我蹲下来捡了一片,夹在笔记本里——那片叶子的纹路里,藏着小棠的思念,藏着奶奶的腌菜,藏着所有关于"回家"的温度。

北京归山陵园地址-3

现在我再给别人说归山陵园的地址,不会只说"怀柔区桥梓镇怀黄路8号",我会说:"沿着京密路往怀柔走,看见桥梓镇的苹果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