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,奶奶走的第二十七天,我们一家人揣着死亡证明、身份证,坐公交转地铁再打车,终于摸到八达岭人民公墓的大门。出发前我翻了三遍某乎攻略,把"准备材料""选墓技巧"抄在手机备忘录里,可真站在那两扇刷着朱红漆的门前,最先撞进心里的,是门岗师傅递过来的一杯温水——"先歇会,山里风凉",他戴着藏青色袖章,手指上还沾着刚擦完岗亭的灰。

其实提前要做的事没那么复杂,但得"把心放进去"。出发前我给公墓打了个电话,接线的姑娘声音很软:"您带逝者的死亡证明(火化的话要火化证)、您的身份证就行,如果是帮别人买,记得拿手写委托书——不用公证,只要写清'委托谁买哪个墓位'就行。"挂了电话我才反应过来,攻略里没提"委托书不用公证"这事,倒省了我们跑公证处的功夫。至于预算,八达岭的墓位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都有,我们选了中等价位的"松鹤区"——不是图便宜,是那片有奶奶最爱的油松,风一吹能听见松涛声,像她生前在阳台摇藤椅的动静。

八达岭人民公墓购买墓地流程-1

等真的走进园区,才发现"选墓"从来不是"看图纸挑号码"。接待我们的业务员姓陈,没拿文件夹也没念话术,先带我们绕着松鹤区走了半圈:"您看这排,早上9点阳光能晒到碑顶,不会有梧桐树挡着;那排地势稍高,去年暴雨没积过水;您脚边这个碑型是'清韵',石材是山西黑花岗岩,不容易长青苔——上次有个阿姨摸了摸碑面,说'像奶奶的老花镜框,凉丝丝的'。"我们站在12排8号墓位前,陈哥蹲下来擦掉碑座上的草屑:"您摸摸这碑石,不是那种抛得太亮的,有细纹路,像奶奶织的粗毛线衣。"风从松枝间漏下来,正好落在碑面上,我忽然想起奶奶生前总说"要找个能晒到太阳的地方",当下就定了这块。

八达岭人民公墓购买墓地流程-2

选好墓位后的手续,比想象中"有人情味"。陈哥没急着拿合同,先把我们带到接待室,翻开一本蓝皮本子:"您看,这是松鹤区3区12排8号的登记页,之前没人选过,碑型、材质、刻字内容我再跟您核对一遍——'先妣李淑兰之墓',生卒年是1943-2023,对吗?"爸爸戴着老花镜凑过去,陈哥特意把本子往他那边推了推:"我把字调大了,您看清楚。"签合同的时候,他指着"墓穴使用年限"那一条说:"现在是20年一续,到期前三个月我们会提醒您,不用怕忘。"缴费的时候我问能不能刷信用卡,他笑着点头:"微信支付宝都行,您要是没带现金,我帮您找POS机。"最后他把发票、墓穴证装进一个印着松枝图案的文件袋:"这两个别丢,以后安葬、续期都要用到——墓穴证上有我的电话,有事您直接打,不用转客服。"

安葬那天的细节,我记到现在。前三天我给陈哥发了条微信:"后天上午9点安葬。"他立刻回:"我帮您留好停车位,墓位已经清过了,排水口也检查了——您要是带花,不用买太艳的,山里风大,纸花容易吹走。"那天我们捧着奶奶的骨灰盒走进园区,陈哥已经等在路口,手里举着个写着"李淑兰家属"的纸牌:"这边走,台阶刚扫过,没青苔。"安葬的时候,他帮我们扶着骨灰盒放进墓穴,又递过来一块红布:"盖一下,别沾灰。"等我们摆好水果、烧完纸,他站在旁边轻声说:"要是以后清明没时间来,我们可以代放一束菊花——去年有个客户在外地,我们拍了照片发给他,他说'像我自己来了一样'。"

现在